位置信息作為當下最為重要的電子數據之一,也是關鍵的隱私數據之一,獲取的方式可謂數不勝數,諸如Wi-Fi、藍牙、GPS、UWB乃至聲音,都能作為位置數據傳輸的無線技術,定位技術的應用也從基礎的導航發散到了資產追蹤、工業自動化、體育賽事等領域。
可針對哪類定位技術更加優異的爭論始終未曾停歇,幾種不同定位技術的各項指標也都被拿來一比再比。但單就從目前已經落地的場景,我們還是可以看出不同的定位技術的差異。
我們不妨先將參數作為次要因素,先從已經投入使用的場景中來看下UWB和5G這兩大新興定位技術的表現。
精度沒話說,但更偏向專用定位的UWB
其實除了足球這樣的高速運動以外,像工業自動化這樣的場景同樣可以充分利用UWB的優勢,這里指的可不僅僅是資產跟蹤和識別這樣的基礎場景,而是通過位置數據來實現流程自動化,比如打造電子圍欄、事件觸發器。
像omlox這樣的工業級應用開放式定位標準,就選擇了集成UWB技術,以求在工業場景中,實現與其他已有跟蹤定位技術的互操作性和靈活性,從而打造出將位置數據發揮出全部效用的智慧工廠。結合上面提到UWB的高速場景專精,未來在一些高速流水線上,UWB也能充分發揮其優勢。
很明顯,當下的UWB定位技術更注重于專用場景,畢竟與藍牙、Wi-Fi和5G等技術相比,UWB在終端、基站的設備數上本就不占優勢,考慮到成本的話,第一步確實更適合走體育場館、智慧工廠之類的場景來落地。如果想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的話,還是應該盡快降低成本,促進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電子集成UWB技術。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還是最好不要先去和其他技術去卷那些精度要求不高的定位應用,比如考勤、導航等等,畢竟考慮這個需求的客戶,最后往往都會選擇成本更低的方案。
我們在此前的報道中就已經談到了應用于世界杯足球中的UWB技術,德國公司Kinexon借助UWB和IMU來確定足球的精確位置數據,精度可以達到0.1米。其獲取速度也達到了每秒500次,這樣的高頻率定位對于這類高速運動來說可謂至關重要。
今年的北京冬奧會上,UWB定位技術也被用于多項體育賽事中,比如全跡科技的UWB定位技術用在了冰絲帶速滑館中,可對運動員的滑行軌跡進行記錄;品鉑科技的UWB基數用于雪游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實現了對運動員的精準定位、慣導姿態和視頻AI分析;清研訊科也在雪如意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大規模部署了UWB室內外定位,支撐場館定位和賽事安保。
其實這也是UWB在定位技術上的一大優勢,也就是高速實時定位。雖然各種定位技術為了控制功耗,多數都選擇了按需定位的設計,但UWB的瞬間脈沖卻可以做到極高的頻率。以Kinexon給出的數據來看,其傳播速度可達0.3米/ns,速率同樣高達480Mb/s,可實現這樣的速度和精度,卻只需要不到1mW的傳輸功耗。
AMEYA360報道:5G vs UWB 定位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指標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