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大數據正向各領域滲透,“醫療大數據”以其巨大價值與潛力,更是時下醫療行業發展必談的流行詞匯,恍惚間讓人感覺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其高價值仿佛也在向眾人招手。以美國為例,其醫療大數據的產值每年大概3000億美元,麥肯錫預測,如果充分利用醫療大數據,可創造3000到4500億美元的附加價值;而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醫療市場缺口大,其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然而,醫療大數據真的已經觸手可及了嗎?
醫療大數據應用仍是“空中樓閣”
醫療大數據是需要通過新處理模式,實現深度應用,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最終轉化為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都說“十年磨一劍”,醫療信息化在中國已經熱鬧了十余年,醫療大數據這把劍也經過多年打磨,但依然滯鈍不已,醫療大數據的利用率很低,整個行業真正因大數據而產生很大價值的案例為零,醫療大數據發展并不樂觀。
雖然醫療數據源越來越豐富,包括醫院、體檢中心、制藥公司、互聯網醫療平臺、醫藥市場調研公司等,但目前有價值的應用仍然非常有限。尤其是作為醫療大數據最核心、最重要來源的醫院,在業務流程產生了大規模數據,雖然醫保處和績效處會有一些數據分析,但總的說來不大重視挖掘醫療數據,其對大部分臨床數據的利用往往只是一次性的,照了片子、做了檢查、看了結果,之后就被永久性擱置,大部分醫療數據依舊處于封閉沉默的狀態,離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的目標還比較遠,更不要說數據的深度分析與挖掘應用了。
數據孤島成限制醫療大數據價值變現的首要因素
醫療關系國計民生,其發展是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故無論從行業契合度,還是應用可能性上,醫療行業都應屬大數據優先關注與發展行業。我國雖然擁有海量醫療大數據,但缺乏高效便捷的數據采集技術與加工分析能力,故醫療大數據大多處在初步采集階段,離真正用于臨床分析、疾病診斷、精準醫學、個性化治療等還有很長一段路。
雖然醫療信息化不斷推進,但數據化標準卻是“百花齊放”、“參差不齊”。由于頂端設計原因,缺乏統一標準,而醫院信息化建設追求進程,很多醫院的內部信息軟件涉及數十個廠家,而每個廠家的數據、標準、采集、存儲都不一樣,加之數據收集與整理缺乏統一標準,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不同的區域醫療信息化平臺之間形成數據割裂,不僅影響了不利于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更為醫療大數據采集與集成增加難度,沒有醫療大數據作為底層支撐,大數據應用與價值便成了無本之木。
由此可見,盡管健康醫療大數據是一片“金礦”,但這片“金礦”尚待開采。所以,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則成為醫療大數據價值變現的首要解決問題!
高效便捷的大數據采集技術將成四萬億入場門票
雖然關于數據孤島的解決已是老生常談,而數據接口也已經成為醫療大數據這片“金礦”的慣用開采方法。但傳統的數據接口方式真正意義上突破了數據孤島,做到“金礦”開采最大化了嗎?
眾所周知,數據接口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與人力的投入,以“金”換“金”不劃算;加之其對原廠商的依賴性極大,協調工作極為繁瑣浩大,碰上原廠商消失或源代碼丟失,導致“金礦”開采無法展開或開采遺漏。
各家醫院信息系統的標準、接口都不同,醫療數據采集難、共享難、利用率低。有沒有一種更便捷、更高效、更低成本的開采技術,最好能實現“金礦”自動化開采,能輕松實現醫療大數據采集與集成工作,完成“金礦”開采與提煉。
博為軟件成功研發的聯通數據孤島的顛覆性技術,不需廠商配合,不需數據接口,兼容Windows平臺的所有軟件系統,獨立抓取醫院所有軟件系統(HIS、EMR、PACS、LIS等)數據,源源不斷獲取精準、實時的數據,自動建立數據關聯,輸出利用率極高的結構化數據,實現數據有序、安全、可控的流動,完成從數據采集、數據儲存、數據處理到數據應用等環節,簡化了協調、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安全,實施效率比傳統數據接口方式提高了近百倍。
未來醫療,數據先行。新規則、新技術對各行各業的變革正發生,大數據風暴早已席卷除醫療外的多個領域,并帶去了重大變革。伴隨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迅速擴張,大數據不僅能解決現存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為中國醫改提供可行的新思路,對于新醫學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如重急癥攻克、新疾病發現、傳染病控制等。
不僅如此,醫療大數據也為醫療器械的安全性評價與新藥研發帶來了福音,吸引包括保險公司、互聯網、醫院、器械、藥品、生物等醫療生態鏈成員,形成醫療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創造出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與財富機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