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2月,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為核心的口腔專科醫聯體在北京海淀區成立;?
2016年4月,安徽全省皮膚性病專科醫療聯合體在合肥成立;
2016年5月,以湖南省兒童醫院為核心的湖南兒科醫聯體成立;
2016年10月,我國首個疼痛專科醫聯體正式成立,該醫聯體由中日醫院牽頭,覆蓋全國近200家醫院。
……
醫聯體作為落實醫改分級診療制度的“兩只手”之一,對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實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專科醫聯體模式作為現有較為成熟的四種醫聯體模式之一,已經在多地域、多學科成功應用。
專科醫聯體是專門為解決某專科領域醫療問題的“提高型”醫聯體,領頭醫院將區域或者全國該專科學術與技術實力較強的醫院作為協作單位,協作單位與牽頭單位之間共同進行學科研究和技術探討;各級基層醫院作為成員單位,專科醫聯體幫助它們解決專科醫療和學科建設問題。
雖然專科醫聯體已經在部分區域或者學科有應用模式,但是距離建立起真正的以各省為單位的全國、各學科的專科醫聯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醫療行業在信息化建設之初,注重依靠技術解決某項功能應用需求,缺乏頂層設計思維,導致醫療行業各類信息碎片化嚴重、數據孤島林立。醫院內部IT系統的存儲、網絡、操作系統等各自為政,HIS、PACS等核心業務系統依然存在單點故障,不同接口、不同協議、不同供應商,信息和數據基本無法順利地溝通、難以兼容、不愿兼容。而醫聯體是建立在醫院臨床信息共享的基礎之上的,打通醫院內部、區域醫院之間信息壁壘問題,是建立醫聯體的前提條件。
那么,醫院如何在確保現有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實現醫院內部、醫院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呢?
不同軟件數據連通的傳統方式是依靠接口對接,但是醫院內部的信息系統動輒幾十套,即便所有廠商都愿意配合,開發周期、開發費用也讓人聞之生畏。博為軟件獨創的異構數據采集引擎技術,依靠監控軟件客戶端數據的底層交換,在不需要任何接口、不影響原系統的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即可完成數據的采集工作,然后依靠軟件機器人輸出結構化的數據,建立獨立的大數據平臺。該技術目前已經成功在多家醫院運用,并成功幫助宜章地縣搭建區域遠程醫療服務中心。
搭建覆蓋全國、各學科的專科醫聯體平臺,整合各專科的所有臨床病例信息,有利于上級醫院通過海量案例分析、研究,全面了解專科疾病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病情分類,打破原有的樣本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以大數據為專科疾病預防、用藥提供精確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科醫療水平的提高。同時,在專科醫聯體內,上級醫院可以對下級醫院的進行教學指導、遠程會診,幫助下級醫院提高水平;上下級醫院之間的轉診也實現了雙向無障礙,貫徹了分級診療制度的落實。未來,專科醫聯體必將發展壯大,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