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經營報 中國車市“下行線” 編者按/ 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進入3月份后,汽車廠商陸續(xù)公布了上個月的銷售數據。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2 月份廠商汽車批發(fā)量出現(xiàn)大幅下滑:中國汽車產銷量同比增幅回落至10%以下;具體而言,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26.03萬輛和126.70萬輛,環(huán)比分別下降29.89%和33.09%;在乘用車領域,銷量只有88萬輛,同比下降0.4%,環(huán)比則下降達37.3%。一場車市寒流已經來襲。 對于汽車銷量的大幅下降,中汽協(xié)認為,導致這種局面的因素較多:政策環(huán)境遠不如前兩年,今年初諸多汽車發(fā)展促進政策正式退出;北京市實施了治堵限購措施,導致許多一線城市紛紛效仿……更為嚴重的是,事態(tài)還將惡化。 日前,中國環(huán)保部負責人語出驚人:“今后,全國1000萬人以上人口的城市,都應該對機動車實行總量控制。”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xiàn)在全國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深圳等等,而未來5年,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還將有西安、哈爾濱、沈陽、合肥、武漢等。 試想,如果這些城市集體“治堵”,中國車市將會迎來一個怎樣的景象?本期專題我們將通過對市場、企業(yè)的實地調查采訪,還原目前中國車市的真實狀態(tài),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 屋漏偏逢連陰雨。 日前,比亞迪遭到了來自英國“維基解密”網站的曝光,該網站稱其車型偷工減料、涉及知識產權竊取等等。本來已經處于多事之秋的比亞迪,被再次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此之前,比亞迪因為無法完成銷量目標,引發(fā)了經銷商的“退網門”事件;進入2011年之后,業(yè)績持續(xù)得不到改善的比亞迪率先對旗下車型進行官方降價,此舉招致業(yè)內一片非議;而就在不久前,比亞迪又尷尬地卷入了“裁員風波”…… 至此,比亞迪的超速發(fā)展模式已經開始遭受廣泛的質疑,在國內汽車行業(yè)發(fā)展速度放緩的背景下,“調整”中的比亞迪能迅速扭轉頹勢嗎? “裁員”風波 “多次竊取競爭對手的設計方案,以此節(jié)約研發(fā)成本,來壓價打擊競爭對手,并在安全設施方面偷工減料……”日前,由“維基解密”網站提供的一份外交電報,被路透社曝光,這份電報對比亞迪的技術來源及安全性提出了強烈的質疑。 “我們的設計能力的確有待提高,但不存在上述‘指控’。”比亞迪的一位公關人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由于比亞迪海外市場拓展較快(2011年將在美國推出e6純電動車,2012年將在歐洲銷售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因此歐美市場對比亞迪的審視無疑更為“苛刻”。 盡管“維基解密”網站所列舉的比亞迪“罪狀”尚無從查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比亞迪的國際形象勢必將因此而受損;而在國內市場,比亞迪也正在經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3月18日中午,在比亞迪位于深圳的工廠的門前,很多工人進進出出,一切都看似十分平靜,但在這平靜之下,比亞迪內部卻暗流涌動。 此前,有消息稱比亞迪為改變2010年銷量目標大幅縮水(2010年銷量目標為80萬輛,計劃增幅80%,實際銷量為52萬輛,增幅為15.5%)的困局,開始對銷售體系進行梳理,并對原有A網銷售人員實施“裁員”,其中,比亞迪A2銷售網絡已從此前的300多名銷售人員裁至107人。 據了解,目前比亞迪的銷售分A、B、C三大網絡,其中A網為比亞迪的主要銷售網絡,負責轎車產品的銷售工作,其中又分為A1、A2、A3和A4四個分支網絡;B網銷售大客車;C網則計劃銷售微型面包車。 “今年初,公司的確對A網現(xiàn)有4個銷售網絡的部分人員做出了調整。”比亞迪A1網絡銷售部的一位銷售經理對記者確認,但他表示此次人員調整并非裁員,“被調整出A網的一些銷售經理和銷售人員,是被安排到了C網去工作。” 不過,據記者從比亞迪內部了解到,由于微車項目還在籌備過程中,因此C網目前也僅處于前期的建設階段,那些被安排到C網的銷售人員需要進行重新培訓。 “從滿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轉入培訓階段,部分銷售人員因不適應新的崗位和薪酬體系而選擇了自動離職。”比亞迪一位大區(qū)經理向記者如是表示。 模式之困 “與其說是自動離職,其實就是一種變相裁員方式。被安排到C網之后,很多員工只能拿1000多元的底薪,不被逼走都不行。”在比亞迪位于深圳的工廠里,某事業(yè)部一位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據我所知,被調整出原來網絡的銷售人員共計近300名(現(xiàn)在比亞迪銷售網絡大約有2000人左右),在這些人員當中,現(xiàn)在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選擇了離職,但實際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出了比亞迪不斷暴露的銷量危機所產生的影響。” 據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1年1月份,比亞迪銷量同比下跌了15%,而2月份,比亞迪銷量同比下跌幅度更是達到了22%。根據比亞迪2010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預收客戶賬款從2009年的33億元降到了25億元;而同期庫存金額卻從44億元提高到了72億元。 而從2010年3月份開始,由于比亞迪銷量不“給力”,湖南、浙江、北京、成都、鄭州等地的許多重量級經銷商先后選擇了退網。“按照比亞迪銷售公司的架構,每個區(qū)域銷售經理貼身分管4家經銷店,往上一層才是區(qū)域總監(jiān)。”上述比亞迪某事業(yè)部內部員工表示,“銷售經理與4S店的這種緊密聯(lián)系,也使得一旦部分經銷商選擇退出,那這些包括銷售經理在內的銷售人員將無事可做,精簡銷售部門的人員則就是大勢所趨了。”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總體趨弱,或許能給比亞迪的銷量危機找到一個注解。2011年前兩個月,中國車市總體產銷量環(huán)比均出現(xiàn)了大幅下降,其中,2月份乘用車銷量為88萬輛,同比下降0.4%,環(huán)比則下降達37.3%。但對比亞迪而言,自身的問題卻更加值得注意。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比亞迪算個奇跡。剛開始造車的第一年(2007年),比亞迪便獲得了10萬輛的銷量,一直到2009年,比亞迪銷量的增幅幾乎每年都能翻一番。”汽車業(yè)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認為,但這些顯著成績的取得,與之不斷制造外圍影響力密不可分,“從‘股神’巴菲特入股,到國家將比亞迪樹立成發(fā)展新能源車的典型,這些都給比亞迪帶來了良好的企業(yè)口碑。但比亞迪自身技術能力的羸弱以及先進設計理念的缺失,則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當上述外部影響力的光環(huán)逐漸淡去的時候,比亞迪的‘原罪’就被逐漸暴露了出來。” 的確,為了借助一些外圍影響力而迅速搶占市場,比亞迪最近幾年的發(fā)展舉動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在其擴張的高峰期,比亞迪銷售公司的員工一度超過了2000人,與此相對應的是,比亞迪開始了致力于覆蓋全部省會城市及80%地級市、70% 縣級市的銷售網絡“千店工程”。“廣開新店意味著單店利潤的大幅降低,同時,一旦市場行情不好,比亞迪此前‘壓得狠,銷得快,賺得多’的模式將會不奏效。”賈新光表示。 何以突圍? 車賣不好,解決問題的最直接方式除了裁員,或許就是降價了。 不久前,比亞迪以官方降價的形式宣布了旗下幾乎全系車型價格進行調整的消息,這也讓比亞迪成為今年第一個宣布降價的企業(yè)。其中,比亞迪F0最高降5000元,F(xiàn)3最高降1萬元,F(xiàn)3R最高降6000元,G3最高降1.5萬元,F(xiàn)6最高降1萬元…… 一位比亞迪公關人士表示,此次降價是將之前的“暗降”變成官方的“明降”,減輕了經銷商不少負擔。“但率先降價的舉動總會招致一些負面影響,因為無論如何,降價都是企業(yè)一種不得已的行為,這顯然會讓比亞迪車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賈新光表示。 實際上,比亞迪目前的處境也已經引起了國家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今年兩會期間,一位工信部官員在被問及《新能源車發(fā)展規(guī)劃》何時出臺時,曾意味深長地表示:“(《新能源車發(fā)展規(guī)劃》)需要盡快出來了,比亞迪似乎挺不住了。” 眾所周知,比亞迪是借新能源車而進入傳統(tǒng)能源車制造領域的——因為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優(yōu)勢,讓國家有了讓其擔起新能源車發(fā)展重任的想法,比亞迪也因此獲得了制造汽車的資格。 但新能源車會成為比亞迪的“救命繩”嗎?“新能源車是個新興產業(yè),其走向成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在此之前,比亞迪能‘挺住’嗎?”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車分析人士表示,“更何況,大眾、通用以及豐田等國際汽車巨頭的新能源車技術優(yōu)勢要遠遠領先于比亞迪,他們目前都在‘窺伺’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比亞迪在新能源車領域的處境顯然將十分惡劣。” 當然,目前在銷量上出問題的并不只有比亞迪。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2月,長安自主品牌銷量同比下降了12.3%,奇瑞汽車環(huán)比下降了59.1%,吉利汽車則環(huán)比下降了30.3%…… 盡管因企業(yè)特性而決定的下降原因各有不同,但在突圍方式上,他們均不約而同地選擇要在微車市場上發(fā)力。據比亞迪一位內部人士表示,2009年,比亞迪計劃投資30億元的微車生產基地,目前已經正式動工,比亞迪的微車樣車也已經推出;而奇瑞和吉利等企業(yè),也都在不同場合表達了要進軍微車市場的愿望。 不過,目前的微車市場形勢卻不容樂觀。來自中汽協(xié)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1年2月,國內微車總銷量為19.90萬輛,同比下降11.30%;1~2月,微車整體銷售46.19萬輛,同比下降了3.09%。 至此,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汽車企業(yè)們的處境似乎突然變得極為暗淡,而他們究竟如何才能挺過難關?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