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探討,電動汽車充電對電網(配電網)的影響,這部分不同的機構做了很多的材料。但是個人以為,以EPRI的材料最為豐富和準確,畢竟它是花了不菲的實驗費用去做了很多的事情的。 EPRI關于這方面的材料相對較多,主要有: 1. Jan2009_Grid Integration Of Plug-In Hybrid And Electric Vehicles 2. March 2009_Distribution Impacts Of Phevs & Evs 3. May 2009_Evaluation Of Pev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n Hydro-Quebec’s 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ions 4. Jun 2009_Integrating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5. Sep2009_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On The Electricity Grid 6. Dec2010_Probable Impact Of First Generation Pev’s On The Grid 7. Dec2010_Electric Vehicle Impacts To Secondary Distribution System 8. 2011_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A Technology Overview 里面的材料內容比較多,首先把研究方法拿出來進行考量,這個評估的方法是根據文獻4中的圖1進行的。輸入參數為配電網模型和PHEV的特性,輸出的影響包括設備和系統的狀態分析和概率特性。 ![]() 對于待評估的電網而言,需要把它的特性用模型的方法進行描述,如下將一些典型的內容進行概括,作為分析的基準。 ![]() 對于PHEV的特性,EPRI選用了以下的四個參數: ![]() o PHEV的市場情況 以通俗的分法,是指PEHV在某個地區的投放量。 o 車輛類型和充電功率等級Vehicle types and charge profiles/power levels 以下兩圖分別在不同的EPRI文件之中出現過,前者更類似于示意圖,后者相對靠譜。 ![]() o 可能的用戶充電習慣Likely customer charging habits 以下這張圖,廣泛分布于各種各樣的用戶充電習慣的時間分布圖之中,似乎我在以前也引用過。這是2001年進行的調查數據,一般認為充電的開始的時候為結束旅程把車停回家放到車庫下來,把充電插上開始進行。 ![]() o 用戶類型和分布Likely customer type/locations 在后續的報告之中,此項內容被替換成了電池狀態Battery state of charge based on miles driven 。姑且采用后續的內容較為靠譜一些,我有些看不太懂下面的圖。不過后來想了想,這里吧駕駛歷程分段,回家時間分點,然后把矩陣概率作為值,這張圖原本就是一個表格,給拉成了三維圖。 ![]() 對于電網考核和評估的內容包括電網質量的各個方面和系統設備的壽命。 ![]() 概括而言,這樣的一種分析方法,能夠得到微觀的影響。因為實在需要注意,假定某個地區的電動汽車集體充電,而造成該地區的電能質量嚴重受影響,進而干擾電網區域內所有的用電器件和設備的安全,這是一個潛在的需要進行評估和分析的事情。從EPRI的材料的第一部分之中,我大概搞明白了,美國人是怎么樣去做的。下一個內容,將是按照上述的方法,對于電網的影響的結果分析;在對比與美國的配電網構造的不同之后,我們大概能搞清楚,如果電動汽車在中國普及,電網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以及將如何應對。 想看概要的,可直接參見文獻8《Transportation Electrifi cation A Technology Overview》Section 5: Grid Impacts of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