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 AI(人工智能)芯片龍頭黃仁勛稱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移動的物體都將在未來實現自主運行。 6月2日晚間,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開幕前夕,英偉達CEO黃仁勛在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發表主題為“開啟產業革命的全新時代”的現場演講。在長達兩個小時的發言中,黃仁勛透露了一些對于AI發展的見解、關于英偉達未來芯片的信息,并將機器人放在最后一個部分“壓軸登場”。 在演講中,黃仁勛強調了機器人和AI在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AI的新一波浪潮是物理AI。AI能夠理解物理定律,并與人類并肩作戰……機器人和物理AI正在成為現實,而不僅是出現在科幻小說,這真是令人興奮。” 據介紹,全球電子行業領導企業正在將英偉達自主機器人技術集成到他們的工廠中,利用仿真平臺Omniverse中的模擬功能來測試和驗證物理世界的新一代AI,其中包含全球500多萬臺預編程機器人。比亞迪電子、西門子、泰瑞達和Alphabet旗下公司Intrinsic等全球十多家機器人行業領先企業也正在將NVIDIA Isaac加速庫等技術集成到其軟件框架和機器人模型中,以提高工廠、倉庫和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 黃仁勛表示:“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有朝一日,移動的物體都將實現自主運行。我們正致力于通過推進英偉達機器人堆棧的發展,來加速生成式物理AI。” 黃仁勛指出,有兩種特別值得關注的高產量機器人產品:自動駕駛汽車或具備高度自主能力的汽車,以及人形機器人。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英偉達能夠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堆棧,計劃于2025年與梅賽德斯-奔馳車隊攜手,并在2026年與捷豹路虎(JLR)車隊合作。 而在人形機器人方面,黃仁勛表示:“近年來,該領域在認知能力和世界理解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我對人形機器人特別興奮,因為它們最有可能適應我們為人類所構建的世界。” 黃仁勛還提到,與其他類型的機器人相比,訓練人形機器人需要大量的數據。由于人形機器人和人類擁有相似的體型,能夠通過演示和視頻來為前者提供大量有價值的訓練數據:“因此,我們預計這一領域將取得顯著的進步。” 英偉達對機器人的押注已不是什么新聞。 今年3月,在英偉達GTC大會上,英偉達推出名為Project GROOT Foundation的AI模型,旨在創建性能更好的人形機器人。此外,還發布了一款專用于機器人的名為Thor的系統芯片。黃仁勛表示:“機器人領域出現ChatGPT時刻的可能性近在咫尺,我們已經花了一段時間來構建端到端的機器人系統。” 今年4月,黃仁勛又在一次公開談話中表示,人形機器人將在未來成為備受關注的一種全新類別的設備:“可以預見,人形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可能比人們預期的要低得多,也許不會高于一萬到兩萬美元。你會花一萬到兩萬美元去買車,為什么不能花這些錢去買一個人形機器人?在我們為人類設計的環境中,機器人可能表現得更加靈活,功能性更強......更有生產力。” 自從發布截至4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財報以來,在諸多利好因素的推動下,英偉達股價持續飆升。6月3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還在社交平臺上表示,旗下AI初創公司xAI將在明年夏天前購買30萬塊英偉達B200 AI芯片。據估計,這將讓xAI花費至少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53.4億元)。 當地時間6月3日,英偉達(Nasdaq:NVDA)股價收于每股1150.00美元,漲4.90%,總市值2.83萬億美元。目前,英偉達是市值僅次于微軟(3.07萬億美元)和蘋果(2.98萬億美元)的全球第三大科技巨頭。據Wind數據,在過去的2023年中,英偉達股價漲幅超230%,今年以來漲幅已達到13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