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充電會議概要
已有 2166 次閱讀2012-11-12 15:34
|
充電
2012-10-26
我是昨天到南京的,提前一天到了南京,和幾家充電的供應商(Siemens、SPX和GE大概聊聊)。
今天參加了一天的會議,我也記了6頁的筆記。用心去聽每一份報告(除開經委和科委的致辭),細細回顧這些內容,我還是覺得很有收獲的。
先說說這個會議吧,Phoenix Contact和TUV兩家德國公司,在業內關于充電和換電的連接器,邀請業內的人士OEM為(GM、FORD、Daimler、SVW、吉利、申沃和眾泰),充電樁為(GE、Siemens、ABB和SPX)。主要的技術話題為:
致辭部分
Pheonix和TUV分別介紹其歷史,前者是一家德國家族企業,在國內很早導入了國人管理團隊,發展到現在的狀態,還是非常厲害的。后者最有意思的是,巴伐利亞的農民在140年前,因為壓力容器的爆炸,自發建立檢測流程而演變成的一家認證咨詢企業,在德國的汽車產業占據了很重要的重要地位,不得不感受到德國人厲害。
1.電動汽車全球充電標準
Roland Bent是Phoenix的Excutive VP,按照Phoenix的人介紹,看來是經常在德國待得,是德國電動化標準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演講,覆蓋了電動汽車的意義、德國/歐盟的標準協調架構,中國標準協調架構,當前交流標準的不同現狀與原因、直流標準的現狀與原因。總體而言,這位德國“老”先生(西方男人看不出年齡)還是以德國當前汽車&電網工業界的思想為主體的,希望謀求推動GB20234.2交流標準與IEC62196-2&IEC61851-1能更加趨向一致,GB20234.3與IEC62196-3中的Combo1&Combo2達成理念一致,形成China Combo而努力的。
關于GB20234,我已經不想吐槽了。2年半的青春時光,伴隨著這個充滿爭議、懸疑和起伏的充電標準而度過,而且還要繼續與GB18487的修訂工作展開一次次的討論和研究,真是不知道說什么好。更不用說,將來導入ISO15118的一地雞毛,將通信和IC產業聯系起來,也是個麻煩的事情。在中國,這根本就不是個技術問題,硬要在標準上緣木求魚,而忽略了中國的標準制定&話語權訴求,這個探討協調一致的過程就是一個浪費時間的過程。
中國的EV產業,最終是要繞過充電設施的關口的,這道口子過不了,所有的車廠都只能停留在小批量試制、價格高企、質量無法保證而停留在試制階段的死循環之中。即使是國外車廠的導入車型,也會因為沒有充電支持以及潛在的成本高企,而不被消費者接受。中國EV市場,也就永遠是一潭死水。
2.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及未來發展趨勢
章桐教授從上燃回到了同濟,燃料汽車這個攤子,在中國終究是打不開的。在公司,曾經有個老法師(再牛,還不是得罪美國大老板,10多年的在職經歷一文不值)還是深知實際情況的,真正給力的還是豐田,有錢而且踏實在一點點改進;隨著布什的下臺,那個老爹搞燃料電池的能源部長的下臺,公司也不免收縮了陣線,想要在HEV、EREV、EV和FCV全方位去投資去燒錢,企業終究是要回顧正路的,將攤子縮小一步步走好的。
言歸正傳,整個演講首先是介紹同濟汽車產學研的情況,綜合來看,同濟的汽車專業確實要更專業一些,如果想在這個圈子待,去交大是肯定不如同濟的。整個PPT里面,解讀了一下三橫三縱三大平臺的故事,列舉了電池企業(BYD、力神、比克、光宇、萬向、盟固利、星恒和洛陽)電機企業(BYD、南車、襄樊特種、電驅動、尤奈特和清源等)。章教授最有意思的是,將2012年上海的原有目標和完成情況作了一些對比。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有空的時候,根據網上的材料,把這部分整理出來。
3.電動汽車及電池安全標準的制定和探索
周榮主任講的這部分,信息量還是很大的。我會單獨把這部分整理出來,這里先寫個大概吧。
首先呢,介紹了中國標準的意義(4個支持作用:準入管理、產業化、示范和開發&科研),第一次知道汽車有99項標準,52項強標、2T和1個文件。在新能源車里面有57個標準(*標準數目*BEV 13、HEV 8、FCV 7、儲能 8、電機電控 5、基礎設施 10和電池 6)。更讓我覺得驚奇的是,原來通過2009年6月份工信部NEV準入的車型已經有400個了……。
其次,今年的主題是安全,誰讓BYD燒車媒體說標準沒搞好呢。所以發狠了,QCT743,全世界最嚴格,原因也是很客觀的,國內大部分車輛都是根據原有車輛的結構進行改裝。加入電池以后,對布置方面的要求增加了很多,而且電池增加的重量(=》剎車系統&駕駛特性改變)和本身(電池系統安全性)的安全性導致了更多的安全性問題。
接下來介紹國際合作,中德合作(E1充電、E2通信、E3碰撞和E4充電&智能電網);中美合作(電池、能效評估和標準);中歐(能效);中日(JARI&JSAE,現今是難了)。
CATARC這個攤子,沒有國內車廠的鼎力支持,一個管理機構想要完成這么多標準,其實也挺難的。整個國內標準的制定,其實缺失了執行的主體。JV和自主車廠的情況都有些奇特,前者受了一些制約,后者還陷于傳統汽車突出重圍的情況之中,暫時是無力來承擔先期標準制定工作的。我充分的理解這些工作的困難性和緊迫性,但是這種情況的持續,終究是很奇怪的現象。
4.EV連接器和相關零部件的安全要求
TUV和UL的技術工程師,都是很好的講師,他們對于標準的理解和執行,都是非常深刻的。這個環節,主要是對于插頭標準的總結,包含了GB20234&IEC62196的對比,以及TUV對于交流接口類型、介紹以及DC接口的介紹。特別是他們的實際經驗,包括
a.接口尺寸要求《=模具精度
b.大電流接地短路=》熔斷
c.防水=》IP防護不夠導致進水
d.大電流溫升過高=》線束&插頭接觸電阻
e.輪胎碾壓測試=》外殼強度
講到具體實例的時候,我去上廁所去了,略有些遺憾。
5.電動汽車換電技術研究
許繼集團的董秋生總工師,介紹關于換電方面的內容。與上次杭州之行相比,這部分內容是集中于電動大巴。這部分內容我會單獨整理文章,不細表了。
6.換電連接器技術研究
我之前對于換電模式之中的連接器方面的很多疑問和質疑,是可以相對擱置一下了。德國企業的工程師們,給換電接口這塊,注入了嚴謹的因素。關于振動、沖擊、溫升、連接強度、插拔等都做了細致的實驗。就運行而言,似乎只有EMC等問題沒有解決,但是更多的問題由之而來,所有的考慮,都是基于入車和入充電座,如果在之間,出點濫用的故事,又當如何。這部分的講演是非常精彩的,我將根據我的筆記和可能找到的技術資料,進行整理和歸檔,可以增進不少連接接口方面的知識。
江寧換電站參觀
這個就是用來給人參觀的……
德國之夜
我終于明白德國的食物是多么難吃了******
總體而言,這次南京之行算是不虛此行的。記筆記和拍照片是兩個不同的記憶過程,認真聽講不僅是對講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要求。以后還是要一一整理筆記,并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