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名稱:全光纖電流/電壓互感器技術 二、適用范圍:電力行業智能電網、數字化變電站建設 單位節能量:平均50tce/臺.年 目前推廣比例(%):1 預計2015年該技術在行業內的推廣比例(%):50 預計2015年總投入(萬元):180000 預計2015年節能能力(萬tce/a):100 主要技術內容 光纖電流互感器利用磁光法拉第效應,通過測量探測器處疊加的光強的變化,得出對應電流的大小。光纖電壓互感器利用泡克爾斯效應,當光波通過晶體時,在兩個軸上光波之間的相位差會隨著電壓或電場改變,利用相位差即可測出對應的電壓變化值。 三、與該節能技術相關生產環節的能耗現狀 智能電網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培育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是智能電網的基礎核心設備之一。目前,我國互感器的需求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傳統的電磁式電流互感器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銅、鋁等有色金屬材料,而且運行過程中能耗量巨大。 與傳統互感器相比,全光纖電流互感器技術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銅、鋁等有色金屬,也不會對大氣、水等造成污染,是節能環保的高科技產品,將成為未來傳統互感器的替代產品。 四、技術內容 1.技術原理 光纖電流互感器利用磁光法拉第效應,通電后,在通電導體周圍的磁場作用下,兩束光波的傳播速度發生相對變化,即出現相位差,最終表現為探測器處疊加的光強發生變化。通過測量光強的大小,即可測出對應的電流大。还饫w電壓互感器利用泡克爾斯效應,當光波通過晶體時,在兩個軸上光波之間的相位差會隨著電壓或電場改變,通過監測光強的變化即可測出對應電壓的大小。 2.關鍵技術 。1)相位置零與調制波復位雙閉環控制(負反饋)技術; (2)全光纖電流互感器誤差及抑制技術; 。3)共光路、差動信號解調技術。 3.工藝流程 全光纖電流互感器應用于電氣系統,需要與電氣設備一體化集成,并滿足電氣設備復雜環境條件要求,同時需解決一系列系統級關鍵工藝技術問題。主要關鍵工藝技術如下: (1)光纖測量裝置氣密工藝; 。2)光纖復合絕緣子真空澆注常溫固化工藝; 。3)特種光纖光路制造工藝。 具體見圖1、圖2、圖3、圖4、圖5。 ![]() ![]() 1.光纖電流測量裝置主要技術指標 。1)工作電壓等級:10kV~1000kV; 。2)測量范圍:>170kA; 。3)準確級:IEC0.2S; (4)暫態性能:63kA,5TPE; 。5)工作溫度范圍:-40℃~+65℃。 2.光學電壓測量裝置主要技術指標 。1)工作電壓等級:10kV~500kV; 。2)準確級:IEC0.2; (3)保護準確級:3P; 。4)工作溫度范圍:-40℃~+65℃。 六、技術應用情況 該技術已獲得8項國家專利。2009年6月,該技術通過江蘇省信息產業廳組織的“NAE-GL系列全光纖電子式電流互感器”科技成果鑒定;2011年12月通過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組織的技術成果鑒定;2012年4月“電氣系統電學參量寬頻域光纖精密測量及技術應用”通過了中國機械聯合會組織的技術鑒定,其綜合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 2008年4月,該技術首次在安徽淮北大唐電廠成功應用,截止到目前,產品最長運行時間達4年,該技術已覆蓋10kV至750kV電壓等級,共計49個工程項目,數量超過1650相,并實現產品向發達國家出口。在高壓電力領域,光纖電流互感器已應用于48個智能變電站,光纖電壓測量裝置應用于6個智能變電站工程項目,其中包含多個國家電網重大示范工程。 七、典型用戶及投資效益 典型用戶: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延安750kV智能變電站、何橋110kV智能變電站 典型案例1 建設規模:1×2100MVA延安750kV智能變電站。主要技改內容:高壓設備智能化,主要設備為全光纖電流/電壓互感器。節能技改投資額200萬元,建設期1年。每年可節能1000tce,年節能經濟效益為68萬元,投資回收期3年。 典型案例2 建設規模:2×50MVA何橋110kV智能變電站。主要技改內容:智能一次設備,主要設備包括全光纖電流/電壓互感器。節能技改投資額1200萬元,建設期約1.5年。每年可節能459tce,年節能經濟效益240萬元,投資回收期5年。 八、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 光纖電流/電壓互感器主要應用在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智能化變電站領域。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將新建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智能變電站5100座、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約1000座。預計到2015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110(66)kV及以上電壓等級智能變電站將占變電站總座數的30%左右。該技術的推廣率可達50%,形成的年節能能力約100萬tce。(國家發改委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