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似乎要變得越來越聰明。智能手機普及之后,似乎下一個需要智能化的就是汽車。2014年應該是汽車智能化的元年。目前這個市場競爭者頗多,不過真正有潛力主宰市場的分別是蘋果的CarPlay,谷歌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和由通用、現代、本田大眾以及索尼、三星等組成的開源聯盟MirrorLink。三種標準形成鼎足之勢。 潮流引導者:蘋果CarPlay 蘋果的車載智能系統被命名為CarPlay。當用戶購買了配備CarPlay的汽車,就可以把iPhone連接到自己的車上,它會把一個簡化的iOS界面顯示到儀表盤上。需要注意的是儀表盤本身并不運行iOS,它只提供了手機用戶界面的簡化版本。 在開放性上,蘋果似乎為了省事作了極大的限制。在推出后,只支持三個第三方應用程序-iHeartRadio、Spotify和Beats。蘋果是否會在未來允許其他開發人員參與CarPlay應用的開發還有待觀察。與iOS 7相比而言,界面簡單了非常多。不過相信蘋果更多的是為了安全性的考量。但到底什么樣的應用應該存在于車內,其實還有商榷的余地。很多汽車廠商都表示會支持CarPlay,但也都表達了自己的隱憂。本田的竹原陽三表示害怕自己對標準“失去控制”,沃爾沃的首席信息官克拉斯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開源先行者:MirrorLink 在2010年,諾基亞推出了一種所謂“終端模式”的車載智能概念。四年以后,隨著一個新的名字-MirrorLink的誕生以及更多的支持,它開始表現出一些推向市場的跡象。不過,諾基亞母公司微軟現在才決定在Windows Phone支持這一標準。 諾基亞首席設計師約爾格表示,“諾基亞已經對微軟做出了承諾。我們正在努力開發,我們致力于將其推向市場。” 雖然諾基亞是MirrorLink的發起人, 但其實MirrorLink是由“汽車鏈接聯盟”在背后支持,其成員主要包括汽車廠商如通用、本田、現代、豐田和大眾和智能手機制造商如LG、索尼、HTC和三星。目前這一標準仍在進化,它有潛力獲得與汽車產業鏈的完美結合。這些公司共同合作定義標準和認證程序,以確保應用程序滿足全球安全標準。如果應用程序是安全,他們獲得MirrorLink聯盟的批準,那么就可以在任何MirrorLink的車載系統進行安裝。 MirrorLink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開源,沒有汽車或智能手機制造商僅僅因為他們不喜歡便可以阻止MirrorLink的應用程序。蘋果的解決方案可能不會讓第三方開發者進入,但是MirrorLink確讓汽車制造商能夠開發自己的應用程序,并通過MirrorLink聯盟證明他們汽車的安全性。因此,這將是MirrorLink打開市場的利器,因為它為全世界開發者的創意思維打開大門。 黑馬:谷歌 那擁有Android的谷歌呢?多年來,谷歌公司似乎忽略了汽車的智能市場。盡管谷歌創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導航系統谷歌地圖,并與梅賽德斯奔馳等公司合作在一些車款上運行Android。不過這將成為過去,谷歌推出了Open Automotive Alliance(開源汽車聯盟)旗下的Automotive Link,初始成員包括奧迪、通用、本田和現代。像蘋果一樣,谷歌承諾在今年年底之前將會有Open Automotive Alliance批準的汽車行駛在道路上。 如果蘋果的CarPlay是封閉的而MirrorLink是一個開放的聯盟,那么谷歌的Automotive Link則介于兩者之間。該標準將有可能為第三方開發人員提供支持,但谷歌將擁有最終的審核權利和接口的定義權利。截至目前,Open Automotive Alliance仍被看做一個黑盒系統,正式的細節尚未公之于眾。期待今年夏天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三種標準當然各有千秋,未來誰會贏得這場戰爭還不得而知。唯一確定的是,這塊市場將在2014年開始騰飛。汽車廠商期望多年卻沒有成為現實的汽車智能化,似乎將通過幾家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巨頭的參與成為現實。不過影響競爭走勢的主要有三個因素:安全、品牌差異化和技術基石。 應用安全性 有人會說,車載智能系統不就是簡單地復制用戶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到車上,只是擁有一個更大的觸摸屏。不過,這是行不通的。主要的挑戰是駕駛者注意力會分散。很簡單,手機操作系統對于駕駛并不安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在方向盤后玩智能手機,跟醉駕的危險程度差不多。在駕駛時可以使用的應用必須非常簡單易用。現在在美國、歐盟和日本有專門的法規測試程序的安全性,確定哪些應用是被允許的。那些需要用戶花很長時間查看和用戶界面尺寸過小的應用都不可能成為車載智能系統的一部分。 品牌差異化 也許用戶最不會在意就是品牌化,但是它十分重要。舉個例子,汽車外觀設計師們用自己高超的手藝,設計出漂亮、時尚、獨特的汽車外觀。同樣內飾設計師,花費多年尋找合適的材料和開發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車內布置。比如中控臺的位置,座椅之間的距離。這些因素成為區分好汽車與壞汽車的最簡單判斷因素,強烈地反應汽車的其他部分性能。同樣,如果車載智能系統只是簡化版本的手機,而沒有與汽車本身做結合,那么他們也就創造不出差異化的體驗。那么也就很難使自己的品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技術基石 其實車載智能系統的重要基石就是作為基本要素的實時操作系統。這些都是汽車制造商建立實際使用的接口所依賴的底層系統,但他們是如此的底層,大部分用戶根本不關心。就像安卓構建在Linux上,Mac OS X構建在Unix上,車載智能系統也有自己的基石。 在過去,這些基本操作系統往往由汽車制造商自己開發。但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正在轉向業界標準的解決方案。Windows Embedded操作系統就是相當重要的操作系統之一。福特的SYNC早前就基于這一操作系統。現代、起亞和其他解決方案都使用過Windows Embedded操作系統。 黑莓的QNX是另一個重要的選擇,福特最近就放棄與微軟的合作,轉而選擇QNX。QNX操作系統的運行環境包活核電站和噴氣式戰斗機,足見其可靠性。另外成本也是其重要的競爭力。QNX目前幾乎已經成為黑莓最有價值的資產。 另一種選擇是Linux,通用、寶馬、英特爾、德爾福等支持的GENIVI聯盟就用Linux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不過這里要注意的重要一點是,底層操作系統的選擇對移動設備的支持并不沖突,Windows Embedded并不一定就要支持Windows Phone。更多的還是在運行效率、成本和可靠性上的考量。 今年,這三個標準將會在全世界各地的汽車制造商中爭取份額。如果一切按照各自母公司的計劃發展,他們很快就會淘汰另外幾十個廠家的解決方案,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也就是說,無論你相信與否,這對于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消費者甚至對汽車制造商都是一次革命。 來源: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