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的無線傳感器和信標因其尺寸小、價格低廉、節能高效的特點幾乎適用于所有應用程序,得益于此,物聯網的概念正在迅速發展。這些設備的一項關鍵技術就是藍牙低功耗技術(被稱為“Bluetooth Smart”),這是一項無線通信協議,是藍牙4.1標準的一部分。有了Bluetooth Smart的幫助,傳感器和信標器很容易連接至現代大多數的智能手機。 不僅是一個接口 考慮到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機的消費者眾多,將智能手機作為通信樞紐以及無線傳感器的人機界面(HMI)似乎已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大多數消費者都會一直隨身攜帶一款尺寸小但功能強大且可連接至互聯網的計算機設備,因此利用這一趨勢是非常有道理的。 “業界希望能夠利用智能手機與消費者之間的緊密關系,將智能手機變為可控制周圍一切的真正樞紐,”ABI公司業務主管Malik Kamal-Saadi表示,“智能手機的功能將轉變為一個媒體中心,讓其他設備對其做出響應。智能手機將成為一個主控設備,用以控制各種配件以及其他家用設備(如家庭影院)、車內或周圍環境中的其他設備。” 考慮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性,這一觀點也獲得了N o r d i c 半導體公司首席執行官Svenn-Tore Larsen的認同:“現在正在成長的一代人是與智能手機一起長大的,他們已經習慣了智能手機,會用智能手機做所有的事情……請記住,五到十年后,這一代人將成為真正擁有購買能力的一代人。” 但是,正如IHS負責連接業務的副總監Lisa Arrowsmith所指出的,物聯網已遠遠超出消費類應用的范疇,可能被用于工業應用、商業建筑控制、智能電表以及軍事或航空應用中。但對于其中一些應用,智能手機并不是接口和控制設備的合適選擇。 智能手機的發展 IHS數據顯示,2013年末,智能手機客戶群達到19.19億,預計未來五年內這一數字將增加至50.82億。當全球智能手機數量超過50億時,物聯網是否能夠順勢而動?這是否意味著能夠與現代智能手機進行互操作的Bluetooth Smart的出貨量也會出現相應增長? Arrowsmith認為,這一領域早已開始快速發展。“我們從近期一些研究中獲得的一個關鍵信息與Bluetooth Smart的增長率有關,去年集成電路出貨量超過4,000萬,而2012年這一數字還不到1,000萬。”Arrowsmith表示,“這一增長非常顯著,主要是受到運功和健身監測以及其他可穿戴設備的推動。” 配套外圍設備 鑒于Bluetooth Smart技術與智能手機之間的密切關系,加之許多公司都在大力推出各種“應用程序配件(appcessory)”產品(基于傳感器的、與移動設備應用程序協同工作的配件),“配售率(連接至各智能手機的Bluetooth Smart設備的數量)”能有多少呢? “我們的一些競爭對手認為到2020年每臺手機可能擁有約50個配套設備。”Svenn-Tore Larsen表示,“沒有那么樂觀,10~50個可能更實際一點。” “一些設備最終將成功迎合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水平,但并不是所有這些設備都會成功面市。”Svenn-Tore Larsen認為,“目前正處于物聯網的狂熱期,但可能未來兩年內,該市場將開始趨于穩定,屆時大家就會發現更加符合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應用程序。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并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 ABI分析師預測稱,2013年Bluetooth Smart的配售率僅為5% , 即每2 0 臺智能手機中僅有一臺連接至BluetoohSmart配件或設備。到2018年,預計這一比率將增長至25%(四臺中有一臺)。與其他預測結果相比,這些數據可能略低,但Kamal-Saadi進一步解釋稱,智能手機市場將分成高端和低端兩個細分市場。在過去的兩三年中,這一比率的增長主要受高端智能手機的推動,下一波增長將來自低端智能手機的推動。這兩類智能手機之間的一個重要差異是:低端智能手機將主要用于上網和訪問社交網絡,這類手機在新興市場中即便是低成本的無線配件,用戶也可能難以企及。因此,新興市場中的配售率會比較低。 “總體配售率仍較低,主要是因為低端智能手機呈快速增長趨勢,而低端智能手機的配售率幾乎為零。”Kamal-Saadi解釋稱,“歐美日韓高端智能手機主導市場的配售率可能在未來數年內大幅增加。” Kamal-Saadi認為,Bluetooth Smart傳感器配售率將幾乎完全依靠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來推動。考慮到2013年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約占22%(到2018年將增長至25%),這些數字還是有一點吸引力的。如果在2018年,25%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高端智能手機,總體Bluetooth Smart配售率也為25%,那么,當年售出的每臺高端智能手機都將通過Bluetooth Smart連接至一個外設,這將為物聯網的普及奠定良好基礎,至少在成熟的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將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