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俞熔出現在復旦EMBA互聯網醫療與健康產業高峰論壇的現場。俞熔微笑著與相熟的朋友們寒暄著,看上去心情不錯。三天之前,俞熔一手打造的美年大健康借殼上市登陸A股。 據上海羿歌所了解,美年大健康由天億投資和搜羅網絡創立于2004年,前身為上海天億醫療。掌門人俞熔以房地產發家,隨后進軍健康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美年大健康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健康體檢企業,在全國共有140家體檢中心,早已完成了線下布局。 然而在論壇的現場,俞熔卻對移動醫療表現出了莫大的興趣。俞熔如此描述自己對于未來醫療的想象:“數據在掌上,醫生在身邊,診療在云端,未病在監管。”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開始,美年大健康已經開始布局移動醫療,與掛號網進行戰略合作。俞熔說,未來美年大健康計劃把線下的資源轉換到線上,跟各個垂直領域的互聯網平臺合作。“我們今后的目標是讓美年大健康成為一個真正的O2O,成為線上和線下最大的一個健康管理的平臺。”俞熔說。 提升效率 在俞熔看來,移動醫療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能夠提升稀缺醫療專家的工作效率。“醫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天只有24小時,他還要吃飯、睡覺、休閑……如果創新平臺只是簡單地爭奪醫生的生活,而不能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讓他在同樣的時間內為更多的患者服務。我不太看好這種商業模式。”俞熔斬釘截鐵地表示。 事實上,俞熔認為中國的“看病難”問題并不是指醫療缺乏保障,而是優質醫療資源稀缺。“看病難并不是說真的看病有多么難,而是找好的專家難”。而在這一方面,恰好是移動醫療能夠大展身手的機會。 俞熔指出,移動醫療最大的作用是把醫生被切割的時間進行重新組合,利用醫生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診斷。比如醫生可以用手機或是iPad進行線上的輔助診斷,或是醫療咨詢。與之前相比,這節省了患者掛號、排隊的時間,大大提高了醫生的效率。 “未來醫生們可能在臥室休息的時候瀏覽一下你的電子病歷、影像資料,然后給出他的一些專家意見。”俞熔如此暢想未來移動醫療的場景。 當然,在推動移動發展的過程中還有許多法律層面以及服務流程方面的問題。但俞熔表示,一旦這條路走成之后,讓專家接觸到更多的患者,而不是在大醫院中忙碌地運轉。 入口之爭 談及去年年底與掛號網的合作,俞熔表示雙方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業務上的合作。“我們是兩個不同的入口。一個是健康管理預防的入口,一個是就醫的入口。這是一個高度匹配的組合”。 俞熔介紹,雙方的兩個系統可以很好地進行對接。比如,大量的人群體檢之后,有就醫需求的患者就可以跟掛號網對接。另一方面,掛號端口也有許多醫療體檢的要求,因此掛號也可以成為體檢的B2C端的導流入口。“我們兩家是互相導流、互為入口的兩個平臺”,俞熔如此描述雙方的合作。 俞熔認為,未來移動醫療市場的爭奪就是入口的爭奪。這種爭奪與傳統互聯網類似,比如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在搶奪入口。“醫院的入口、移動互聯網C端的入口、醫療體檢的入口、還有智能硬件的入口,今后這四個入口在移動醫療里會各有特色。”俞熔說。 那么,在俞熔的計劃中,美年大健康這樣一家立足于線下的健康體檢機構,又該如何發展線下戰略,爭奪入口呢? 對于這個問題,俞熔也有著自己的思考。他的回答是“兩條腿走路”。在俞熔看來,做移動醫療也不能忽略線下建設。因為許多醫療行為和醫療的流程還必須在線下完成,包括重要的檢查、檢驗,以及影像及診斷服務,因此線下是非常重要的載體。 也正因為如此,俞熔強調美年大健康的線下入口也需要繼續擴大。“我們始終認為健康體檢是一個非常好的、非常獨特的入口,因為其他醫療平臺他很難獲得完全的醫療數據和用戶的訴求。”俞熔表示。 而線下市場的潛力也同樣令人興奮。俞熔預計,未來每年健康體檢的人數將接近3個億。“這么大的流量,如果我們把這個入口打造好,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線上的方面,俞熔計劃以體檢作為入口,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做疾病風險的預估,為客戶定制相應的解決方案。“在獲得入口之后,如果能有專業的醫療服務跟上,就能夠把流量轉化為客戶的黏性。”俞熔如此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