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所示電路的輸出電流在1.2~1.5V的輸入電壓范圍內幾乎是恒定的,并對晶體管的增益變化不敏感。晶體管Q1和Q2組成一個非穩態觸發器。R1和C確定Q2的導通時間。在Q2導通期間,Q1截止,Q1的基極電壓和電感器L中的電流逐漸升高。當Q1的基極電壓達到大約0.6V時,Q1導通,而Q2截止。這種轉換在電感器L中引起"逆轉"動作。電感器兩端的電壓極性相反,存儲在電感器中的能量以下降的脈沖電流形式傳送給LED。在逆轉期間,LED兩端的電壓幾乎是恒定的。 黃色LED的電壓和白色LED的電壓分別約為1.9V和3.5V。當流過LED的電流降低到零時,Q2集電極電壓急劇下降,這一電路條件觸發下一個周期。作為合理近似,假定Q2的飽和電壓接近0V,且LED的正向電壓VD恒定不變,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導出流過LED的平均直流電流: 乍一看,IAVE與VIN的關系極大。但是,仔細研究對數項后發現,只要適當選擇VB,對數項就是VIN的銳降函數。因此,對數項可以完全補償公式中的VIN2項。這種補償正是二極管D1與Q1基極串聯的目的所在。該電路可驅動高亮度的黃色LED或白色LED。表1示出了為這兩種顏色LE D選用的合適元件。表1還示出了在VIN=1.35V時的某些測量結果。因為在逆轉期間白色LED兩端的電壓從3.9V下降到3.1V,所以電容器C會從基極可得到的電流總量中吸收電流。這種吸收作用也許會在電感器L中的電流降低到零之前重新觸發電路。增加R3和 D2可解決這個問題。在逆轉期間,流過R3的電流可補償電容器C吸收的電流。 圖1 這一電路可為白色LED或黃色LED提供實際上恒定的發光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