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的縮寫,是一個外部總線標準,用于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是應用在PC領域的接口技術。USB接口支持設備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自1994年底由英特爾、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聯合提出以來,到如今已有21年的歷史。在PC接口技術發展的長河中,USB無疑是最經久不衰的接口之一! 與USB 2.0的不解之緣 說到USB接口,筆者印象最深應當是USB 2.0,彼時是2005年,筆者還在上初二,好死賴活把平日里為數不多的生活費攢下來,買了人生中第一個MP4,沒錯兒!就是還要對視頻進行轉碼才能播放的那種。 各式各樣的USB接口 當時筆者經常利用午休時間摸到網吧興高采烈的下小電影(動漫,笑~)一陣轉碼完畢后,開始用數據線連上電腦和MP4進行拷貝,使用的數據線就是USB 2.0標準,別看其標稱480Mbps(60MB/s)的傳輸速率,實際使用中能有個10MB/s筆者就要燒香拜佛了,多數時候在1-3MB/s之間徘徊,不要問我為什么,當時我還是個小盆雨,什么都不知道。這樣的傳輸速度,轉了一中午的小電影(大約3G多左右),少說都要拷貝半小時之久,短暫的午休時間,最后常常因為拷貝太慢點取消又太可惜只能等拷完再走而經常險些上課遲到! 全面擁抱USB 3.0接口 所以你們知道2008年底USB 3.0接口推出時筆者的心情了(終于能擺脫拷片時間長的窘境了!),USB 3.0接口有著5Gbps(500MB/s)的傳輸速率,較之USB 2.0有極大的提升,但即便如此,USB 3.0由推出到普及還是花了這么多年。 閃迪 至尊極速CZ80 U盤 雖然USB 3.0理論傳輸速率能達到500MB/s之快,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U盤等儲存產品,以筆者的閃迪 至尊極速CZ80為例,標稱讀 245MB/s,寫190MB/s,在實際使用中也僅能達到讀210MB/s,寫170MB/s左右的水平,并不能完全發揮USB 3.0接口的全部性能,而這已經算是比較高端的產品了,再往上的產品,雖然很貴,但提升并不多。但饒是如此,筆者的心情依然是雀躍的,因為拷貝小電影幾乎 都是分分鐘的事兒,相比以前USB 2.0時代可是好太多了! 時下最快:技嘉Intel USB3.1接口 時至今日,更快的USB 3.1接口已于2013年底推出,并且在2014年推出9系芯片組主板上我們都能頻繁的見到它的身影,標稱10Gbps(1250MB/s)的傳輸速率,更多方便的接口形式(新增Type-C,正反可插),而經過我們的測試,其實際傳輸速度也的確超越了傳統SATA3接口,如下圖。 當然,受限于設備性能,我們還未能完全發揮以祥碩ASM1142芯片為主控的10Gb/s USB 3.1接口性能,而就在我們感慨儲存設備性能跟不上強大的USB 3.1接口性能時。英特爾再度發力,給我們帶來了以Intel USB 3.1芯片為主控的USB 3.1接口,標稱傳輸帶寬高達32Gbps(共享),達到了跟板載超級M.2接口一樣的水平。 技嘉Z170X-Gaming G1 而技嘉作為英特爾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是目前唯一可以采用Intel USB3.1主控的主板廠商,在今年新發布的技嘉Gaming系列100系主板全系列產品上我們都能看到Intel USB 3.1接口的身影,走PCI-E 3.0x4通道,大紅色的接口,有Tpye-A、Type-C(正反可插)和令人咋舌的傳輸速度。 但,Intel USB 3.1的普及,未來還有一段路要走,現在的儲存設備都還夠不著10Gb/s USB 3.1接口的邊兒呢,更別說擁有更大帶寬的Intel USB 3.1接口了。新技術總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這次是技嘉,況且Intel方案性能和B格都擺在那,同樣是高端產品,價格差不多,你會選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