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 這些年來,李彥宏越來越沉默。這位處于漩渦中心的企業家,已經很多年沒有接受過雜志媒體的深度專訪。他極少對外界表露自己的想法,甚至連百度內部的人,有時候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李彥宏對《財經》說,其實他經常有表達的沖動,但是他擔心表達會被誤解,語言會被隨意解讀,甚至成為一些人攻擊百度的利器,所以他選擇不表達;另一方面,他說自己其實很害怕,害怕時間長了以后會麻木、習慣只和周圍特別熟的人溝通。 6月8日,大理,百度聯盟峰會期間,李彥宏接受了《財經》記者的專訪,他罕見地袒露了自己對危機、產品、銷售和人事變動、管理、未來等敏感話題的看法,也試圖澄清一些誤會——比如關于谷歌退出中國。他甚至罕見地開口談到了自己。 百度任何的好和不好,歸功和歸罪都應該是我。他說。 是的,百度今日所有的成就與問題,都可以歸根在李彥宏自己身上。而百度未來的改變,也只能從他內心開始。 為什么要寫內部信? 《財經》:那封內部信是你親手寫的嗎? 李彥宏:是的。 《財經》:動筆寫第一個字之前在想什么? 李彥宏:我在想,我們為什么會走到這一步?以及未來怎么能做得更好。同時我也有一個很重要的訴求,我希望大家能理解我是怎么想的。其實這封信最開始比這個要長很多,我想寫我2001年提出的搜索引擎第三定律,想寫競價排名這個詞是怎么來的等等。我想告訴大家,它其實是有一個自然的演變過程。但之后覺得太長了,大家沒有耐心聽你這么多解釋。 《財經》:在這一個多月中,有沒有上網去看大家對百度的評論? 李彥宏:看了。 《財經》:有令你覺得難受的話嗎? 李彥宏:現在這種社交媒體時代,大家更喜歡講感情,而不是講事實,所以這里肯定有很多憤怒。很多罵我個人的話,我看了當然也是很不舒服,但我更多還是在想,我們怎么樣可以改進。 《財經》:那段時間看朋友圈嗎? 李彥宏:我還是會看的,我要了解外界到底發生了什么。 《財經》:在朋友圈里有百度的負面評論嗎? 李彥宏:有人會轉給我,他們也是關心我,你看看外面在說你什么。 《財經》:當時你怎么回復他們的? 李彥宏:當時有一些表達我們真實意思的文章,我跟他們說,你們也看看這些,能不能也轉一轉這些。 《財經》:百度為什么從當年一家受人尊敬的科技公司走到今天被很多人指責的地步? 李彥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十幾年百度搜索沒怎么變過,至少在用戶的感知上是這樣。從百度的角度,我們近幾年沒有給用戶提供一個真正創新性的新產品,沒有給用戶帶來驚喜。 雖然是很好的、免費的東西,用的時間長了,他就習以為常了。這個時候當你出現一些不好的東西時,他不會想起來其實我還從百度獲益了呢,不去想的原因是因為時間已經太長了。 《財經》:為什么這幾年百度沒做出讓用戶超預期的產品? 李彥宏:我們可能相對保守了一些。總覺得搜索足夠重要,只要把搜索做好,就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事情,但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多。這樣即使百度有什么做的不夠的地方,用戶可能容忍度也會更高。 《財經》:為什么過去百度有一些產品沒有堅持就放棄了? 李彥宏:你覺得什么產品沒有堅持太久? 《財經》:比如直達號。 李彥宏:它并沒有真正消失,它只是變了一個形式,我們現在用的是本地直通車來做。對商家來說它更簡單了。 《財經》:在你的內部信中提到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是一個所有人都會說,但是一個很難讓全公司都去執行的詞。 李彥宏:這就涉及到產品的理念。百度的文化是簡單可依賴,在產品上反映的也是如此。我們內部有很多具體的產品原則:比如同一個功能你不能說上面一個button,下面又有一個button,這樣用戶就會混亂。 這次內部信也講到一票否決制,我們在討論什么樣的行為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出現的,比如說彈窗;比如說自動播放的視頻廣告,用戶沒有點你就出聲音了,這都是絕對不允許的。 《財經》:你覺得百度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一個要把用戶體驗變成規則,明確告訴員工的階段了嗎? 李彥宏:是的。但能夠這么極端畫出來紅線還是比較少的,更多還是在日常的產品設計和打磨的過程中,一些相對比較模糊的原則,比如你怎么去打破、去理解用戶真實的意圖。 百度為何接連危機? 《財經》:百度歷史上經過有幾次輿論危機,2008年央視危機,今年初的貼吧事件,還有這次的魏則西事件。這幾次危機本質上有什么不同? 李彥宏:總體來講都是我們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確實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每一次都不太一樣,央視危機更多是我們銷售體系管理上確實有漏洞,后來我們把漏洞堵掉了。這次魏則西事件,銷售體系沒有漏洞,和我們簽合同的是三甲醫院,它是完全合理合法地在做事情。 《財經》:百度為什么會接連出現這樣的危機? 李彥宏:作為一個體量這么大的公司,真的很難保證不出事。每出一次危機,我們就從中多學一些應該學到的經驗和教訓,把它改進。 《財經》:為什么我們每次都是在外部的壓力下去改變,難道百度失去了主動糾錯的能力嗎? 李彥宏:不是這樣的,我們一直在主動修改。每天我們的討論中,很大比例都是關于如何改進。比如現在商業推廣中的評價體系就是我們主動做而其他搜索引擎都沒做的,我們的目的就是希望從機制上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可信、更安全的信息。 還是那句話,之所以大家現在對百度有這么多抱怨,是因為我們很長時間沒有讓大家看到驚喜,有新的產品出來,所以他對過去好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財經》:為什么百度商業推廣的標識一直是不清楚的?并且還維持了那么多年? 李彥宏:我在2001年上線搜索服務的時寫過一篇文章,叫《搜索引擎第三定律》。第一定律就是詞型統計,第一代的搜索引擎全部是基于詞型統計的;第二定律是超鏈分析,這是我在美國的時候發明的;第三定律叫做自信心定律——當用戶搜索一個詞的時候,誰愿意充的錢多,就說明他更加自信,表明他的內容對這個用戶是更相關的,所以就把它排在前面,當時叫競價排名。但這個詞很容易誤導人,事實上不是誰出錢最多就排在前面,還有其他考慮的因素。 對于一個用戶來說,是不是商業推廣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結果有沒有滿足他的需求。所以出于這種理念,我們一直沒有把推廣放的那么清楚。后來確實有很多人在抱怨,正好這次契機,如果更清楚標明,大家接受程度會更高的話,我是沒問題的。 《財經》:你認為搜索引擎的第一使命應該是什么? 李彥宏:早期的時候我們講快準全新,這四個指標都要做到。最近又有公司內部的員工來問我,我們的使命應不應該改成讓人們獲得最真實的信息?我的回答是——我們的使命是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我們并沒有對這個信息下一個限定詞。我們要做的就是吧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 《財經》:如果在魏則西事件中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并沒有錯,那么百度錯在哪兒了? 李彥宏:應該說是對于客戶資質的審核也許應該更嚴格一些,像這次事件出了之后,我們基本上下掉了所有的軍警醫院。 《財經》:你們對外稱,這些軍警本來就是有資質的。 李彥宏:我們知道軍警醫院有很多科室是外包的,這個風險就比較大,所以我們就把所有的軍警醫院給下掉了,這其實是跟這次魏則西事件最相關的一個措施。 《財經》:但是即便這樣也無法保證以后不會有類似的事情再出現。 李彥宏:也許我們未來還會出現危機,我們只能說是從每次危機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越做越好。 《財經》:今年初,百度爆發了貼吧事件。當時血友病吧承包給第三方合伙人運營,這個事情你當時知情嗎? 李彥宏:當時血友病吧我是不知道的,這個審批不會到我。但是貼吧賣吧這個事情我知道,比如說像小米吧,我們賣給小米,這樣的事情我是知道的。 《財經》:你怎么看這次貼吧危機? 李彥宏:醫療吧不應該賣,因為它確實風險太大了。無論是什么樣的規則,你哪怕有1000次做對了,有1次做錯了,后果就會很嚴重。貼吧不是一個天天都獲得高層關注的一個東西,確實也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不管是誰做,最后大家來罵的話,肯定還是來罵我,那么我們立刻改了就好了。 《財經》:你感覺自己背負了很多不應該由你來背負的東西? 李彥宏:沒有什么不應該,存在就是合理,我們看怎么樣更好地應對。 百度價值觀被擠壓變形 《財經》:內部信中列了很多百度早年的招聘廣告,比如投降還是比敵人更強。 李彥宏:其實這些話這么多年我一直記在心里,而且我每次跟別人說的時候,我自己都覺得很感動。很多工程師在百度呆了十幾年,我這次提到這句話,他們又跑來跟我說:老李,我當初就是因為這句話才來百度的。 《財經》:你還提到從管理層到員工對短期KPI的追逐,我們價值觀被擠壓變形,為什么百度的價值觀會出現問題? 李彥宏:百度跟其他互聯網公司的不一樣是我強調管理層背景的多樣性,好處就是確實能夠發揮不同人的長處,大家取長補短。不好處是文化價值觀的統一會帶來很大難度。 《財經》: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價值觀出現問題的? 李彥宏:我其實經常會講,我們的文化堅持得不夠,我們需要更加強調,我們要讓新人明白百度是一個什么樣的公司。 但是畢竟公司好幾萬人,基層員工更多不是看墻上貼的簡單可依賴這五個字,而是看我的老板平時是怎么做的。這樣新進來的高層人員如果不能夠很好地示范百度的文化和價值觀,就很可能會帶一批人去往錯誤的方向走。 《財經》:從管理層到員工對KPI的追逐的源頭出在哪里? 李彥宏:源頭也許是百度是特別強調技術的公司,技術人員喜歡量化。到年終時他希望說,到底我的業績分為幾項?每一項衡量標準是什么?最后能夠打到多少分?如果能打出一個精確的分來,他就覺得心服口服。時間長了之后大家就傾向于去看量化的東西。所以現在我們的反思之一是,怎樣改變大家重量而輕質的想法。 《財經》:你有對員工明確提出很高的KPI嗎? 李彥宏:我們是有KPI的要求,但是不是很高這個很難說。我們有一個以前在谷歌工作的管理人員,他剛來的時候就跟我們argue這些東西,他說在谷歌大家制定一個指標,如果你完成了,太好了,如果沒完成也是OK的,他的期望值就是你完成60%就不錯了,當你定的時候可以定很高,完成可以完成60%,是OK的。我說百度的KPI不是這樣的,我們定出來是希望你百分之百完成的。KPI是一個promise(承諾),既然是一個承諾就要兌現。所以可能很多的百度的人員確實很拿這個東西當回事。我覺得KPI大家當回事也沒有什么不對,但是當KPI跟價值觀產生沖突的時候你怎么來辦?這個才是更關鍵的問題。 《財經》:或者,你的員工認為你最在意的就是KPI。 李彥宏:有可能是,有可能大家對我有很多誤解。 《財經》:在這封內部信之前,你有多久沒在內部提百度的價值觀了? 李彥宏:我經常提,但是給全體員工發信并不多。 《財經》:為什么? 李彥宏:其實我經常有寫的沖動。但畢竟百度是一個好幾萬人的公司,內部信其實就是公開信,媒體立刻會看到,媒體看到會做這樣的解讀那樣的解讀,很有可能會被解讀歪掉。 《財經》:你覺得高層的想法和你一致嗎?他們也認為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嗎? 李彥宏:大多數人是的。但是他們,尤其是新加入的,他們對于百度的價值觀到底是什么?其實還有可能有誤解,比如說KPI到底有多重要? 《財經》:什么誤解? 李彥宏:比如說KPI到底有多重要?剛來的話有可能不能夠完全理解。 《財經》:KPI到底有多重要? 李彥宏:它是不能夠跟價值觀有沖突的,價值觀是比KPI更重要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