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導體應用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的貝爾實驗室咨詢部門最新發布的一份關于未來移動市場的報告指出,在沒有5G網絡部署的情況下,2020年全球僅有81%的數據需求能夠得到滿足。應用5G技術來滿足未來容量需求的必要性正不斷凸顯。 4月20日至22日,由諾基亞與紐約大學無線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布魯克林5G峰會(Brooklyn 5G Summit)上,諾基亞與來自移動、汽車和醫療等行業的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齊就5G落地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加速發展基于5G的跨多領域物聯網創新等話題進行了廣泛研討與展示。這傳遞出一個信號,“面向2020年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5G技術,已不再是未來時的概念,它已經成為正在進行的現實。 一直以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都對全人類的進步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5G移動通訊技術可以為產業帶來的諸多新發展契機促使業界廠商紛紛投入這一領域。手機廠商、科技企業、通信企業、運營商等都早已在5G領域開啟了話語權的爭奪,并探索如何利用5G技術抓住物聯網領域層出不窮的商機。 搶灘5G 在今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芯片商、通信設備商以及運營商這三股勢力正式吹響了從4G到5G邁進的口號。而在5G真正商用之前,對核心技術的掌控能力將決定其在未來競爭中話語權的高低。這也是業界紛紛搶灘布局、暗中較量5G核心實力的主要原因。 昔日“手機全球霸主”諾基亞就是其中一個。日前,諾基亞亞太和日本副總裁Sandeep Girotr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諾基亞曾是全球手機市場的領導者,這是一份“令人驕傲的遺產”,而如今諾基亞主要專注于在亞太地區成為“推動數字轉換和構建下一代網絡的通信服務商”。 據Girotra介紹,在亞太地區,同時也包含日本,諾基亞主要關注這幾個垂直領域,包括自動駕駛、金融服務、健康醫療、能源、運輸和公共部門。以IoT服務為例,諾基亞已確認將運輸和健康醫療作為其主要聚焦的領域,以便應對智慧城市的部署。 “我們的目標不僅在于連接百萬用戶,更在于連接萬物以創造一個全球神經系統。”Girotra進一步指明,諾基亞已經擁有了在移動、IP和光學、固定訪問和分析等多方面數據的承載能力。 而科技巨頭谷歌在5G的投入上也毫不吝嗇。甚至可以說,谷歌在5G上的投入不遜于任何一家芯片商、通信設備商或者是運營商。它對于5G的布局不在于技術上的縱深,而是在產業鏈上的全面布局。據悉,谷歌正在大面積部署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這是運營商正式商用5G的基礎,也是華為、愛立信等通信設備商一直專注的領域。而與此同時,它還在嘗試一些腦洞大開的新方向,比如用無人機來覆蓋5G網絡、用5G毫米波實現全新的應用等等。 眾所周知,谷歌有個秘密X Lab,里邊有很多天馬行空、創意上天的項目,無人機正是其中的項目之一。而這些開發都是其為部署5G網絡而做的鋪路。 谷歌早在多年前就開始了一系列的布局。2012年,谷歌秘密開展無人機計劃Project Wing。此后谷歌以幾乎每年推出一個新項目的速度,推進其5G無人機“王國”。最近的進展是,2016年1月,谷歌做了一個無人機基站——Google Project SkyBender項目。“SkyBender”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太陽能無人機帶來5G技術,該技術可依托毫米波技術,從而達到比LTE快40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它能獲得新的網絡光譜。 但谷歌對5G的野心不止是如此,在毫米波技術上,它同樣也深耕多年。2015年Google I/O大會上,谷歌向外界展示了此前研究的毫米波技術的一系列成果。谷歌宣布了利用60GHz毫米波,創新手勢互動體驗的Project Soli計劃。該計劃致力于改善人們對二維空間觸摸屏的交互體驗。這一計劃在2016年Google I/O大會有了更多突破性的成績。Project Soli采用60GHz毫米波技術,可以實現隔空交互的效果。 谷歌首席工程師Ankur Jain表示:谷歌的網絡基礎設施已經跨越許多領域,從fabric到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從連接數據中心的骨干網,到成百個可為運營商提供高效服務交付的邊緣節點。 雖然還沒有在商業上大規模部署,但虛擬化、云技術、5G和物聯網都正在成為現實,并產生巨大的勢能,各家都已在摩拳擦掌。 5G將帶來什么? 迄今為止,移動技術已從“人對人”為主的平臺(3G)發展為全球規模下的“人對信息”的連接(4G)。但未來十年內,各種聯網設備的數量會呈幾何級增長,如果網絡水平依然如故,恐怕根本無法滿足用戶需求。 而5G則有能力揭開無線網絡全新的一頁。 通信專家項立剛認為,5G與4G截然不同,不只是一次技術的更新,而將會是一個全新技術。 據了解,28GHz 頻段和 60GHz 頻段(毫米波頻段)是最有希望使用在 5G 的兩個頻段。28GHz 頻段的可用頻譜帶寬可達 1GHz,而 60GHz 頻段每個信道的可用信號帶寬則到了 2GHz,相較而言,4G 頻段最高頻率的載波在 2GHz 上下,而可用頻譜帶寬只有 100MHz。這樣一來,頻譜帶寬輕輕松松就翻了 10 倍,傳輸速率也可得到巨大提升。 未來,5G將利用并擴展以往面向移動技術的研發與資本投入,推動移動技術成為一個普及、低時延和適應性的平臺。而5G的普及將是一個支點,使移動技術從一項對個人通信具有變革性影響的技術演進為真正的“通用技術”,促進商業創新并刺激經濟增長。 項立剛指出,基于5G的智能互聯網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智能互聯網時代,傳統產業公司都會和互聯網融合,從而實現改造自身。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應用和遠程醫療等應用均需要基于5G的海量數據流通、低時延通信。借助具備傳感器和連接功能的低成本、長續航模塊,5G技術也將對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起到關鍵作用。 美國市場調查機構HIS Markit認為,5G技術將遠不僅限于為移動網絡運營商帶來全新技術支撐,5G還將發揮催化劑作用,把移動變成穩健的普適平臺,培育全新的商業模式并深度影響全球多個行業。 各國對于5G技術的布局也都上升至國家戰略。中國同樣在5G領域大力推進。 從2016年起,工信部陸續公布的5G發展規劃顯示,在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6年9月以前,針對單點技術樣機功能和性能測試;2017年上半年是第二階段,針對不同廠商的技術方案,基于統一頻率,統一規范,開展單基站性能測試和無線接入網絡和核心網增強技術的功能、性能和流程測試;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10月是第三階段,開展5G系統的組網絡技術功能和性能測試。 工業和信息化部1月17日公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十三五”時期,將支持5G標準研究和技術試驗,推進5G頻譜規劃,最快2020年啟動5G商用。 建成全球最大的5G實驗網、“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對5G標準研究和技術試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以及近日中科院宣布面向新一代移動通信5G芯片產業化項目……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也都預示著我國5G技術落地也將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