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郭臺銘面對媒體采訪幾次談到比亞迪,甚至公開宣稱會到美國質疑巴菲特為什么會投資比亞迪,理由是比亞迪“偷竊”了富士康的商業機密,讓人直接懷疑郭臺銘的真正動機。
比亞迪是否真的“偷竊”了富士康的商業機密,老杳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即使比亞迪真的偷了,也應當有法院來裁決,不應當由原告出來罵街,現實的結果是富士康以盜取商業秘密為由在深圳法院控告比亞迪,時間已經過去三年,除有四位比亞迪員工被判刑外,并沒有最終結果。拋開比亞迪是否真的偷竊了富士康商業機密不說,郭臺銘的論斷明顯包含了“一日做賊終身是賊”的前提,難道富士康的起步階段真的就完美無暇嗎?
面對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郭臺銘及富士康對現在及未來充滿擔憂可以理解,出來公開挑戰法律則顯得非常不明智,人家巴菲特是否應當投資比亞迪與郭臺銘何干,如果真的比亞迪偷竊了富士康的知識產權,為什么三年時間富士康無法通過法律得到證明,好在巴菲特沒有使用郭臺銘的思維邏輯,否則巴菲特也就不是巴菲特了。
這些年隨著大陸企業的逐步興起,之前高高在上的許多臺資企業明顯感到市場的壓力,如果說之前臺資企業依賴成本優勢逐步占領市場,現在成本更低的大陸企業對臺資的威脅越來越大,前不久作為臺積電董事長的張忠謀曾經說過,“既然臺灣已經在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占據優勢,大陸應當放棄制造業集中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 作為臺積電的董事長這樣說無非是出于企業的利益,真的如此,聯發科是否應當先送給大陸政府作為不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的籌碼?顯然即使張忠謀愿意,蔡明介也不會同意,大陸政府也不會因為張忠謀的言論也放棄集成電路制造業的投入。
徒弟搶了師傅的飯碗,這一點在商界一點都不奇怪,這幾年隨著臺資企業因為成本因素逐步向東南亞轉移,一些聰明的臺資老板開始大批雇傭大陸干部以代替工資費用更高的臺灣員工,通過三十年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大陸本土企業也已經不在甘心生活在臺資企業的陰影之下,于是大陸企業與臺資企業的正面交鋒越來越多,聯想 -ACER/華碩,展訊-聯發科,中芯國際-臺積電包括比亞迪與富士康,雖然在某些領域與臺資企業相比大陸企業在走向國際化方面還略顯稚嫩,臺資高管的壓力和危機感卻明顯越來越大,對大陸企業的打壓力度也一日高過一日,前不久發生的聯發科威脅客戶不要使用銳迪科藍牙芯片就是明顯的例證,現在郭臺銘跳出來借巴菲特指桑罵槐,只不過是對未來擔心的加劇而已。臺資企業要想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繼續處于領先,只有加倍努力,靠指責和打壓只會讓自己在競爭中落伍。
聯發科、臺積電、ACER、華碩、富士康,這些赫赫有名的企業,哪一個不是在大陸的改革開放中謀取了巨額利潤,看看現在的家電下鄉,雖說大陸的政策促進了市場繁榮,真正的受益者是誰,這些公司都是,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些臺資企業擁有大陸企業不具備的技術,面對大陸企業的競爭壓力,臺資企業只有更上一層樓去挑戰歐美企業才是正路,如果希望借助媒體過過嘴癮,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現在的優勢也會被大陸企業一點點吞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