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工程問題愈加復雜,越來越呈現出跨界系統融合的特征,如何站在全球創新工程教育的高度,直面未來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并且提出創新的工程系統化設計?NI 院校計劃總監Andy Bell在10月26日,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NIDays 2017全球圖形化系統設計盛會 院校主題演講與圓桌論壇環節表示,“作為全球創新工程教育的領導者以及創新者,NI非常重視對院校,特別是中國院校的投資,目前,NI已在中國設有獨立的院校團隊,并積極與中國高校老師共同探索新工科的建設,加速教學與產業的對接。”![]() 圖1:NI全球院校市場總監Andy Bell在NIDays上做演講 正如NI資深院校市場工程師李曉錦介紹,現如今跨界融合的工程問題不斷涌現,例如共享單車,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部件,正慢慢融入了諸多跨界元素:手機開鎖的移動互聯網、車位識別的簡單物聯網、GPS定位、以及大數據對車的密度分析等。這一切也正推動NI在院校領域的投入經歷變革,如何將工程技術融入到學生的專業實踐平臺?如何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工業現場?如何為高校賦能、為教師賦能,幫助高校生具備當下實際工程所需的能力?…….一系列亟待解決、未來更將影響全球產業變局的人才培養核心問題,讓NI提出了“培養下一代卓越工程師”的劃時代院校教育主旨。 NI提出基于教育的工程系統設計,助力學生培養創新與應對挑戰能力 毋庸置疑的是,物聯網、無人駕駛和5G等新技術對學生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幫助學生培養創新能力呢?Andy Bell表示,NI 已經為學生們做好充足的準備,將分三個階段幫助學生實現系統化設計:首先是幫助學生了解核心概念,然后是搭建子系統,最后是設計一個完整的復雜系統! ![]() 圖2:NI分三個階段幫助學生實現系統設計 作為致力于為工程師和科學家提供解決方案來應對全球最嚴峻的工程挑戰的供應商, NI最新推出了LabVIEW Beta ToolKit,并和PTC合作,旨在將物聯網(IoT)帶入高校教育課堂。LabVIEW Beta ToolKit包含了myRIO學生嵌入式設備、LabVIEW工具包、PTC的ThingWorx軟件等教學工具包,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教學工具,在課堂中搭建真正的IoT應用。 其中,LabVIEW Beta ToolKit提供了創新的學習體驗,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myRIO和PTC ThingWorx在線工具的集成,利用LabVIEW系統設計軟件快速對真實的測量數據進行基于云的分析和可視化。NI院校總監Andy Bell表示:“這一教學方法的目標就是借助物聯網來加速工程研究和學生的發現速度,通過技術和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加強對電子和機電一體化等傳統課程的認知。” 多渠道開拓院校教育,NI平臺成中國高校合作首選 2月份,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概念,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如今院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仍是多種多樣的,如優質教學資源輻射范圍小、理論學習缺乏實驗支撐及實驗室缺乏系統管理等問題。 據此,NI資深院校工程師李曉錦以兩個案例介紹NI的院校教育戰略,第一個案例是面向戰略新興產業微電子半導體測試領域的人才培養。NI通過校企合作,課程合作的形式,將NI在半導體測試領域的方案引入到學生的教學當中。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例,西電擁有國家寬帶型半導體技術、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NI同西電老師一起,共同合作開發了混合信號IC測試的課程。 ![]() 圖3:NI資深院校工程師李曉錦在NIDays上做演講 第二個例子是面向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據李曉錦介紹,常熟理工從2002年就開始與NI進行全面深入的合作, 15年來雙方在課程教學、專業實踐、行業認證、學生創新以及就業招聘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目前,NI與常熟理工共同開發了11門校企合作課程,從專業基礎的測控技術、虛擬儀器到專業核心的汽車電子控制、測控技術等都有涉及,雙方共同合作了3個校企合作聯合實訓室,服務于學生的課程學習以及項目實踐。 不止于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NI已經連續四屆支持全國虛擬器大賽;為了更大范圍服務于人才培養,服務于創新教學改革,NI已經連續3年支持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年來共支持了150多所高校、200個項目,共計投入4百萬的經費以及NI等值的產品來支持老師的創新教學改革項目。 ![]() 圖4:2017年第四屆全國虛擬器大賽參賽作品 李曉錦談到:“全國虛擬器大賽在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與行業對接,NI在第四屆大賽上新增了前沿工程應用組以及職業技能組,希望通過這些賽項的設計,進一步引導學生去開發出更符合工業需求的學生項目,進而鍛煉其工程系統設計的能力。” 四位行業意見領袖齊聚NIDays,深入探討產學研結合 新工科的建設非常強調教學與產業的對接, NI在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5G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資源以及行業案例,同時NI非常注重院校教育,積累了豐富的院校資源以及院校經驗。在NIDays 2017的院校主題演講與圓桌論壇上,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吳幼華、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付宇卓教授、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部主任張志強、NI上海研發部總經理郭文哲共同探討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創新工程人才培養。 ![]() 圖5:四位行業大咖共同探討如何促進產學研發展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吳幼華談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通過搭建學習交流和各個層面的平臺,來支持大學和產業的融合,定向培養符合我們國家工業和經濟發展的人才,促進中國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吳幼華強調工業的基礎同樣重要,包括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和基礎人才管理等,吳幼華指出NI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 “對工程公司來說,我們對學校的要求是,希望學生進入企業、工廠以后,可以直接對接重點項目,他們可以在相關的學科方向提供很大的幫助,”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工程實驗室實驗部主任張志強透露NI與中車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并通過完整的流程去培養測試、編程、后期開發等專業人才。 “面對社會不斷出現的新興產業,高校如何培養下一代人才,任重而道遠。從企業角度來說,現在技術變化非常快,需要學生有快速學習的技能,還要具備創新的能力。NI將全力以赴連接院校與產業,為院校賦能,讓技術研發與生產變得更加高效和綠色,” NI上海研發部總經理郭文哲對NI院校教育的主旨概以總結,同時提到NI的實習生計劃,NI通過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來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 據悉,NI與院校的合作非常深入,NI與東南大學合作搭建毫米波技術聯合實驗室助力5G預研,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建立起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等。“如今,我們在大學測試方面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當有更好的政策聚焦新興產業時,比如新的智能制造的產業規劃布局后,我們可以實現許多領域的快速發展,如交通、橋梁、建筑,沖刺行業領先水平,” 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付宇卓認為長期以來推動產學研結合已初顯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