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大批新興造車企業的“登陸”讓原本沉靜的汽車圈立刻躁動起來,暫且拋開各自的造車進程不談,就說其掀起的一場與傳統車企之間的人才大戰就已讓人目不暇接。 今年上半年,陸續有原北汽股份副總裁兼北汽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蔡建軍加盟寶能汽車;原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張勇加盟浙江合眾新能源;原捷豹路虎特殊車輛事業部總負責人馬克·斯坦頓出任華人運通首席技術官等。 面對傳統車企職業經理人頻繁流動到造車新勢力的現象,業界有何看法?新時代下,這類趨勢會否愈演愈烈?中高端人才的流動,會對汽車行業的發展起到什么樣的影響和作用?在日前舉辦的2018中國汽車人才高峰論壇上,蓋世汽車記者有幸采訪到了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朱明榮、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二者分別從行業協會和傳統車企的角度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 “人才流動千萬不能絕對化,一般流動幅度在5%-10%的合理范圍內就是良性的、健康的。”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朱明榮如是指出,“當人才在某個企業崗位上已經碰到了天花板,找一個更能發揮自己才能的新環境未嘗不可,另外,人才如果不流動,那企業也將成為一潭激不活的死水。” 其分析指出,現在合資企業與自主品牌之間的人才流動不但正常,而且也備受業界歡迎,“這實際上就是在為中國自主車企的發展輸送力量,同樣的傳統車企高管去新造車企業亦有人才輸送的作用,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其亦坦言,在車企人才之爭日益白熱化的當下,部分車企呈現出的無序惡意挖人情況也要引起注意。 作為傳統汽車企業,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對于人員的流動顯然有更多體會。“個人認為汽車行業的發展、中國制造行業發展仍需呼喚工匠精神,呼喚立足本崗做精做專、持續提升創造價值的精神。” 制造業因其特殊的特點,要求從業者需要沉下心來發揚工匠精神,“這個工匠精神就是在一個崗位上不斷精進,可能每天的提升的幅度微乎其微,但是多年如一日地去做,就讓他對這個崗位達到了精通的程度,同時也就創造了價值。” 對于傳統車企職業經理人流動到新興造車企業,或者說新興造車企業挖角傳統車企現象,楊學良坦陳,“只靠挖幾個人來解決一個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是比較難的。” 其堅定表示,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舊勢力,首先領導人應該是一個有效的集體;第二產業工人基礎的制造能力非常關鍵,產業工人隊伍必須通過慢慢培養、不斷磨合才能達到高效且質量把控非常好的狀態。“其實真正把一個高質量的車造出來交到用戶挺難的,一些新造車勢力在實際交付中就出現了問題。” 另外,其還強調到,零部件體系的建設、上下游產業鏈的打通也需要時間來積累完成,通常情況下,一個主機廠可帶動周邊5-8個就業機會,包括零部件、物流、服務、銀行等。“吉利積累了好幾十年,才慢慢形成這種高效運轉的零部件體系。” 一番交談下來可見,“傳統職業經理人跳槽新興造車企業大多是沖著薪資待遇而去”的說法也不盡然。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之間的人才流動范圍合理,對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而言將利大于弊,一方面,當下正處于量產關鍵期的造車新勢力,大多不具備對汽車產業鏈的深度掌控能力,急需經驗豐富的傳統汽車人才助其一臂之力,因此會以更高的職位薪水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來吸后者;另一方面,傳統車企的危機意識被喚醒,亦會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保護。 來源:蓋世汽車網 深圳奧立科www.aureke.com/,www.aureke.1688.com/;深圳辰馳電子www.chinco.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