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苦了那么多人的職稱英語考試,怎么還不取消?”全國人大代表田儒斌7日下午在湖南團小組討論上一發言,立即得到了代表們的強烈贊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湘劇院副院長王陽娟立即接過話來:“就是,像從事我這個行業的,學英語一點用都沒有,有一個演員為晉升職稱逼得沒辦法,只有舞弊。”(據新華社電) 戲曲演員晉升職稱也要考英語。真是有點笑談,唱戲曲的與說英語有什么必然聯系呢?難道有一天,要用湘劇的調唱英語的詞嗎?不知道到時有沒有外國人喜歡看。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英語學習貫穿了一個人的整個學習階段,從幼兒園到博士都必須學英語、考英語。考考考,英語不能少。 “一天到晚學英語,最后學了十幾年也用不上,完全忘記了,評職稱還要考英語。但中文成績越來越差,字寫得越來越丑,你說這樣的學習有什么用?”——這不是抱怨,這是事實。 在小升初、中考、高考這樣對孩子至關重要的各階段的考試中,英語與語文的滿分都是一樣的。所以許多孩子用在學習英語上的時間,要遠遠多于用在學習漢語上的時間。像這樣把英語比自己的母語看得還重的國家,全世界恐怕不多。 作為大學英語老師,全國人大代表張蘋英說:“正因為我教英語,才知道英語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有一批特殊人才專門從事這個事情,我們要看的材料有人翻譯,為什么要人人都會看英語呢?少數行業可能對英語要求較高,那讓他們考英語就好了。我們現在把英語放得比自己的母語還重要,是很不應該的。” 誠然,英語是當今世界的國際語言。把它學好,有利于國際交流與接軌。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英語,其實是有必要的。但對于工作之后的成年人,如果屬于必須掌握的知識,可以作為職稱晉級等必備的條件。英語可以考,但不能作為評定一個人才能的標準,更絕對不能放在第一位。特別對于工作中與英語完全不產生任何聯系的職業,有硬著頭皮啃英語的時間,還不如好好學學專業知識,在有限的時間與精力里做些有用的事。每個專業都有各自的特點。讓大批的人為了一門與自己專業毫不相干的語言花費很多寶貴時間,有那個必要嗎?而用英語來一票否定一個人在專業領域的水平(比如職稱評定),更是非常不合適。 讓全民學英語的時代過去吧。它已經耗費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和時間。一些地方已經大膽開始了職稱外語考試改革探索,如山西、福建、江蘇等地已主動取消部分職稱外語考試。期待這種務實的態度與作風吹遍各地,如這三月的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