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hacker 發表于 2011/3/1 最近兩個月,比較充分的了解到學校的大環境以及我們團隊的小環境,這一年接觸的面也廣了起來,和不少行業的人都有接觸。作為電子工程和計算機這類技術性行業來說,我比較悲哀的發現其實單純做技術是沒多少前途的,除非有個很好的平臺。高校的環境也真的不適合做實事,看起來只適合務虛。我曾經想在學校的平臺下真正做點實事,但現在感覺幾乎沒有可能,中國的高校不是可以成就事業的地方,頂多只是混世的地方。 我這個學校是二、三流的學校,更加不可能有什么作為,落后的思維方式和畸形的管理體制,都注定在這里只適合耍點小聰明,研究個什么理論,然后寫幾篇文章,借此混個什么專家學者的頭銜,然后靠這些頭銜去忽悠;這很可能是這個學校環境下最實際也是最好的生存之道。一切其他想法都顯得不切實際。 原先都以為可以利用研究生來做事,說依賴學生一屆帶一屆的傳幫帶的模式來解決人員流動性太大的問題,因為學校糟糕的環境和待遇幾乎不可能留下優秀的研究生,愿意留下的基本上都是不想做事,只想混世的主。但現在感覺,對于我們這個學校,此種傳幫帶的模式也是空談,我們將永遠不可能有一個團隊,身為教師,將疲憊不堪的永無止盡的不斷的努力把一批批菜鳥從一竅不通帶入門,能帶入門就算不錯了,很多是無論我怎么心力疲憊,最終他們研究生也是一竅不通的畢業了;而少數優秀者卻在剛剛發揮骨干作用的時候,就畢業走人了;于是我又要從一年級開始,重復這種枯燥而極其低級的流程,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做強做大。 春節過后,我反思了下,覺得自己去年的態度是過于樂觀了,我們的團隊,我們的研究生根本沒有我想象的那么有能力,如果按照企業工程師的標準來說,我們的學生80%連一個工程師起碼的能力都達不到。更為糟糕的是,研究生中似乎普遍好高騖遠的傾向。我的忠告就是:“如果你連8051單片機的項目都搞不定,請永遠不要想著去做linux!” 所以,接下來,真的要全面收縮,只做一小塊技術,而絕不能心大,我們真的只是雜牌軍,做不了王牌軍的事。我們的現實情況,是只能做小項目,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做大項目,因為我們沒有團隊。 周末回合肥跟一個朋友,也是我尊敬的前輩聊天,他新注冊了個公司,那天正好碰到他的同學,一位老板,個人資產數億。他說一個人從1萬塊錢到100萬這個過程是最為艱難的,99%的人都死在這個過程中,但如果你挺過去了,成功的掙到100萬,那么從100萬到1000萬的過程將容易的多,不過仍然很苦;當你掙到1000萬后,去掙1億,這個就又輕松很多了;如果有1億,那就徹底輕松了,財富會主動找上門來,你根本不需要多辛苦。 我現在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如果要想做實業,就一定要以企業形式去做,高校是絕對不可能的。而我處在從1萬到100萬的過程中,不幸是最難的階段。但愿能盡快挺過去,不過目前確實看不到什么前途希望。要認真考慮變化,如果一直這么習慣性的混下去,是不可能有什么前途的,要想有前途就得變革,做一些有突破的工作,方才可能找到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