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科技博客SAI今天撰文,稱科技業界包括微軟、Sun等公司在內的10大企業的創始人離職后,這些公司的運營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困境。 該文章內容概要如下: 如今的蘋果在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離職后仍將良好地運營,這種良好的局面至少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有些科技企業在創始人離職后,境況就大不相同了。其他的員工可能會理解創始人的遠見卓識對公司所起到的作用;另外,成功企業的創始人也能夠贏得大量的尊重,這種現象不僅能夠幫助企業作出決策,而且還能夠幫助企業征招偉大的高管和員工。除此之外,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創始人還能夠幫助公司成為媒體積極報道的對象。 因此,可以想像,如果公司失去一位缺乏遠見卓識的創始人,后果不一定會被判“死刑”,但這些公司的命運往往會在創始人離職后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甚至是搖搖欲墜。 以下10家科技公司都出現過這樣的狀況。 1、比爾·蓋茨離開微軟之后,該公司增長減緩。 作為微軟的創始人之一,比爾·蓋茨2000辭去微軟首席執行官之后,盡管該公司起初仍呈現較好的增長局面,季度財報仍然強勁,而且還推出了Windows Phone和Kinect等產品,但是,令投資者擔憂的是,微軟卻在搜索、智能手機、云計算以及長期獨霸一方的Windows等方面陷入了發展滯后的困境。時至今日,硅谷甚至有人預測微軟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死去。 2、Twitter在杰克·多西(Jack Dorsey)離職后發展緩慢 Twitter 主要還是杰克·多西的杰作,多西也是Twitter的首席執行官,但在他于2008年辭職之后,盡管當時的Twitter的用戶數量仍在激增,但該公司卻缺乏清晰的創收戰略,而且也逐漸面臨困境。不過,杰克·多西在Twitter新首席執行官迪克·科斯托洛(Dick Costolo)召喚下重返公司,這樣,Twitter又開始快速發展,而且多西也指導Twitter推出了諸多新功能,并與蘋果簽署了交易協議,把 Twitter整合到下一代iPhone智能手機之中。 3、英特爾在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離職后停滯不前 在安迪·格羅夫的帶領下,英特爾快速增長,但自從格羅夫離開之后,英特爾并開始停滯不前。作為創始人之一,格羅夫在1987年至1997年期間擔任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并將該公司的市值從40億美元發展到1600億美元。格羅夫因其管理風格而聞名,包括鼓勵工程師進行試驗,準備重大調整等。2005年,格羅夫辭去英特爾董事會主席,自此之后,英特爾股價就開始下跌,目前該公司還面臨移動設備方面的強大威脅,因為這些移動設備多使用英特爾競爭對手ARM系統公司設計的處理器。例如大客戶蘋果公司最近就決定在Macs中使用基于ARM公司的處理器。 4、Palm在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離職后走向衰落 霍金斯創造了PalmOS,而此產品正是奠定Palm上世紀90年代大為成功的Palm Pilot之基礎。隨著霍金斯的離職,Palm也與業界多家公司進行了整合,如今在行業競爭的情況下,幾乎是一蹶不振,并在2009年以12億美元的價格被惠普收購。 5、Danger在創始人安迪·魯賓(Andy Rubin)離職后消亡 安迪·魯賓于2000年聯合創建了Danger,創建之初曾一度輝煌,但在安迪于2003年因股東要求增加管理層時而辭職之后,Danger并走向沒落,最終在2008年以5億美元的價格被微軟收購。而安迪在加盟谷歌之后,幫助谷歌開發出極具人氣的Android產品。 6、谷歌收購Dodgeball致丹尼斯·克洛利(Dennis Crowley)創建Foursquare 克洛利當初創建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網絡Dodgeball,但在2005年被谷歌強行收購。但到了2007年之后,克洛利不滿從歌對此業務的不良管理和少量投資,因而選擇放棄這一業務,轉而創建了Foursquare。如今Foursquare火了,而Dodgeball卻受到了強大的沖擊。 7、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離職后Sun陷入困境 Sun 公司似乎一直未能從期程序語言Java中找到創收的途徑。在創始人斯科特離職之前,Sun公司似乎就已經陷入困境,盡管斯科特在任期的最后兩年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Sun公司收入,但在其于2006年辭職并將權利交給喬納坦·施瓦茨(Jonathan Schwartz)之后,Sun公司就一直無法復蘇,甚至在2008年經濟危機襲來時,Sun公司沒有任何訂單可言,此后以74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而此價格只相當于Sun在2000市值1800億美元的20分之一。 8、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打造輝煌AOL 史蒂夫·凱斯曾經打造了輝煌的AOL,但在凱斯于2005年離開AOL董事會之后,時代華納卻對AOL無計可施,而新首席執行官提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也無法振興AOL,該公司在廣告業務方面的發展仍難以彌補此前的損失。 9、楊致遠阻止雅虎與微軟交易 巴茨干得不好 楊致遠因拒絕將雅虎賣給微軟而臭名昭著,2008年初,微軟出價400億美元收購雅虎,此交易的流產也導致雅虎股價大幅下跌,為此,憤怒投資者迫使楊致遠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但是,楊致遠的繼任者卡羅爾·巴茨(Carol Bartz)干得并不好,她與微軟簽署了搜索合作協議,但此交易并未產生太大的效應,而且雅虎的顯示廣告營收也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巴茨仍未幫助雅虎制定非常清晰或強有力的發展戰略。 10、當年的蘋果 當年蘋果第一次推動史蒂夫·喬布斯的時候,該公司差點就破產。1985年,約翰·舒利(John Sculley)迫使喬布斯離開蘋果,此后蘋果的命運并急落直下。直到喬布斯在1997年重返蘋果之后,才重新拯救了蘋果。 文/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