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igi-Key 作者:Hailey Lynne McKeefry 較新的技術在前幾代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然后取代舊技術,這是技術領域的常見規則。不過,當涉及到用于在供應鏈伙伴之間共享數據的集成技術時,電子數據交換 (EDI) 和應用編程接口 (API) 則各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可預見的將來繼續共存。明智的企業組織會找到如何發揮這兩種技術的各自優勢的途徑。 新方法和舊方法 EDI 出現于 20 世紀 70 年代,而 API 的出現則晚了 30 年。這兩種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并得以廣泛使用,以至于在供應鏈中都能找到它們相應的位置。 EDI 是一種在兩個類似系統之間傳遞大量數據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圖 1),而基于云的 API 則在不同的系統之間實時交換少量的數據(圖 2)。EDI 將數據標準化,以便將大量的實物文件(包括采購訂單、裝運單、狀態報告、發票等)轉換成電子格式。當目標是實時訪問大數據時,API 則優勢明顯。而且,API 往往消除了對人工干預的需求。 ![]() 圖 1:通過 EDI,發送公司可以使用 AS2 或其他安全的互聯網協議直接連接其合作伙伴接,或通過 EDI 網絡供應商,或通過組合使用這兩種方法來實現與其合作伙伴的連接,具體采取何種方式取決于共享數據的多少。(EDI Basics 提供圖片) ![]() 圖 2:API 包括兩個主要部分:描述數據交換細節的規范和確保兩個應用之間通信的接口。(圖片來源:Cleveroad.com) 好與壞的權衡 當然,一項技術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業務需求,主要取決于這些需求是如何定義的。這意味著有些活動最好由 EDI 或 API 來支持。 EDI 有許多明顯的優勢: · 卓越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通過安全連接進行傳輸,EDI 可確保商業秘密和機密數據得到保護。誰能接觸到數據一目了然。 · 簡化人工處理:在使用 EDI 技術的過程中,只有小部分時間是通過老舊的人工處理過程來完成數據的收集和傳輸的。 · 影響無處不在:EDI 是一種行業標準。許多企業會發現,他們希望合作的其他許多企業已經了解并使用了該系統。 同時,API 也為這種聚會帶來了一些東西: · 閃電般的速度:API 不依賴將事物文件上傳到某個系統。一個 API 與系統連接,并收集和更新可用的數據。同樣的任務,EDI 系統需要幾個小時,而使用 API 則只需幾分鐘。可以自動提出收集請求,這會把準確的信息交到預測者手中。 · 簡單:不需要定制系統來收集數據,而且業務伙伴不必通過匹配的版本來進行溝通,因為 API 連接了各種已有的系統,包括運輸管理系統 (TMS)、倉庫管理系統 (WMS) 和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ERP)。 · 面向未來的技術:API 技術能夠支持各種新技術,因為這些技術的出現進一步擴大了供應鏈的可視性。例如,API 可以連接基于區塊鏈的系統,這些系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正在迅速發展。 同時,這些技術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無論是在成本,還是在培訓和整合所需的時間方面,EDI 可能昂貴的。而且,這種技術只能在雙方之間建立一個開放渠道。此外,雙方必須使用相同版本(目前有三種選擇)。 同時,API 方法并不像 EDI 那樣享有同樣的接受水平。這種技術對互聯網的依賴可能帶來一個問題,即有的地區基礎設施差、不穩定可能會造成斷網。 至少在目前,EDI 和 API 作為供應鏈通信方法的兩部分,其效果是最好的。通過使用這兩種技術,企業可以獲得基于文件的批處理和實時數據共享的好處,同時避免了兩者的劣勢。例如,企業可以根據所傳輸的數據選擇使用不同的技術。例如,可以使用 EDI 安全發送發票,而像發貨狀態這些對時間敏感的數據則可以使用 API 發送。最后,企業可能會意識到,同時使用這兩種技術會獲得最佳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