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中網 國中資本即將拿下又一個明星IPO。 5月底,知行科技獲得證監會下發的香港H股上市備案通知書,這家知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IPO進程又推進了關鍵一步。2018年知行科技A輪融資,國中資本就是領投方,并在后續融資中追加投資。歷時五年,國中資本陪伴知行科技經歷了生產基地落成、產品量產、打進數家一線車企供應鏈,一路成長為中國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的全過程。 作為2016年正式成立的“國家級VC”,國中資本七年已經拿下25個IPO,其中在硬科技的核心賽道:半導體、電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中收獲10家IPO。這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中國EDA龍頭華大九天,高性能Mosfet器件領頭羊東微半導、國內領先的光電子芯片供應商仕佳光子、OLED終端核心材料供應商萊特光電、全球波分光通信模塊領先者聯特科技、企業級大數據基礎軟件龍頭星環科技…… 在半導體、電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賽道,國中資本已經形成較為完整和系統的布局。目前,國中資本在這一賽道的已投項目數量已經超過了30家,其中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大致三分天下。具體而言,上游有設計工具、新材料、設備和零部件,中游包括芯片和電子元器件,下游則涵蓋了通信電子、汽車電子、軍工電子等等。 投資遍布“中國芯” 在投的“多”之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國中資本能抓住半導體產業鏈上核心的關鍵企業,然后投入重注。 比如,華大九天2022年的上市帶火了EDA乃至整個工業軟件賽道。EDA是芯片設計必不可少的基石,也是半導體產業鏈上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之一,有人稱它是國產半導體的最后一塊拼圖。而華大九天是中國本土目前唯一一家能夠提供模擬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的企業,可以說關系到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戰略自主可控。上市后,華大九天的市值一度突破700億元。 而回顧華大九天的發展歷程,關鍵的一筆投資正是來自國中資本。2017年,華大九天亟需資金注入,前后有近50家投資機構接觸洽談但都不被看好,A輪融資極不順利,直到遇見國中資本。當時的主流觀點是,中國公司要在EDA市場上挑戰海外巨頭是不可能的。國中資本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施安平后來回憶,曾有同行嘲笑他投了一個中國的“Windows系統”,意思是無法與國外產品競爭,注定要失敗。而國中資本不僅領投了華大九天的A輪,接下來還連續兩輪加注,直到把華大九天送上市。 在國中資本的投資組合中,像華大九天這樣具有極強戰略價值的關鍵企業還有許多。 2017年,國中資本A輪獨家投資了本土企業級固態硬盤廠商大普微。大普微是國內少有的擁有從高端芯片設計到存儲產品量產交付全棧能力的企業,具備極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在全球范圍內最先提出存儲DPU(Data-Storage Processing Unit)以實現“存算一體”的理念,并將機器學習等算法應用到企業級SSD里。在國中資本早期連續三輪投資支持之下,大普微的產品成功實現量產,并打進了國內外一線互聯網、云計算巨頭和三大運營商的供應鏈,與三星、海力士、Solidigm(原Intel SSD業務)等巨頭同臺競技。 2022年2月科創板上市的東微半導,則是國內少數具備從專利到量產完整經驗的高性能功率器件設計公司之一,其產品在工業級領域的高壓超級結和中低壓功率器件領域打破英飛凌等海外廠商的壟斷,實現了國產化替代。 就像對華大九天的投資一樣,國中資本的投資常常是“雪中送炭”,是在企業發展歷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投資機構。比如大普微,國中資本投資時公司才剛剛啟動運營,尚且是一家“PPT”公司。 自正式運營已經過去近七年,國中資本不僅交出了漂亮的投資業績——25個IPO在手,基金IRR高達33.65%。同時,國中資本還堅持“國家級VC”的責任,在半導體賽道成功扶持了眾多中小企業成長為行業頭部企業,為鑄造“中國芯”貢獻了資本的力量。 “國家級VC”的使命感 從過往的案例來看,國中資本對半導體的投資布局非常早。2018年以來,由于中美關系的變化,半導體賽道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邏輯才在一級市場被普遍接受,整個賽道的投資也驟然熱起來。而在這之前,半導體的投資邏輯被多數投資人認為是不存在的。 國中資本早在2016年啟動運營之時就開始抓“硬科技”,這在當時的一級市場上并不多見,這背后的原因則是源自其所管理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首支實體基金的使命和首席合伙人、董事長施安平的硬科技背景。正是對硬科技特別的“情懷”,很多時候,國中資本是抱著“中國人早晚要把這個產業鏈抓在自己手里”的想法做出投資決策的。比如,施安平曾談到2017年頂著壓力也要投資華大九天就是想著“這是民族的希望,一定要保一棵苗。” 這也是為什么,國中資本投資的國產替代往往不是普通的國產替代,而是瞄準了產業鏈上最困難、最關鍵環節的替代。幾年后,市場形勢風云突變,而這一在當時互聯網模式盛行的時代不合群的投資理念,恰恰為國中資本帶來了最為豐厚的投資回報。 國中資本2017年投資大普微,原因之一是大普微的存算一體化理念在全球業界都是領先的,且已經有技術儲備和驗證,前景非常廣闊。除此之外的另一個原因是國中資本看到,在企業級高端SSD主控芯片方面中國當時完全是一片空白,市面上所謂的國產企業級SSD產品應用的都是海外巨頭的主控芯片。因此,國中資本認為:“中國需要一家這樣的企業。” 大普微的創始團隊由頂尖海歸科學家組成,背景非常豪華——在高通工作8年、從事芯片研發與管理的董事長兼CEO楊亞飛博士,專業能力和管理組織水平深厚;中科院半導體所AI實驗室主任的李衛軍教授(現兼公司首席科學家),也是公司創始團隊的重要成員,2016年-2021年基于中科院當時的離崗創業政策全職參與公司的創立和發展,在公司前二代產品踐行存算一體理念上也作出了諸多貢獻。2017年大普微在首輪融資時就已經備受市場關注,但當時真正在國內出手硬科技的機構卻并不多,最終是由國中資本獨家投資。 實際上這并不難理解。企業級SSD市場早已被英特爾、三星、西部數據等幾個國際巨頭壟斷,當時還沒有所謂“信創”的概念,要賭一家中國的初創企業要在公開市場上從這些國際巨頭虎口奪食,決心的確不是那么容易下的。 而國中資本不僅獨投了大普微的首輪,還連續追加投資,成為國中資本在單個項目上出手頻率最高、投資金額最大的企業之一。在大普微的發展初期,國中資本一直都是最堅定的支持者。直到2021年,大普微拿下國際巨頭大客戶的訂單,收入開始指數級增長,現在已經是炙手可熱的獨角獸。 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插曲,很能說明國中資本的“情懷”。大普微的產品打開市場之后,曾有多家海外芯片巨頭提出收購,并且開出了極具誘惑力的價格。如果賣掉公司,不但大普微的創始團隊會一舉實現財富自由,國中資本亦能獲得可觀的回報。但是,國中資本的態度一直都是不賣。施安平回憶道,當時他還故意激將式的問大普微CEO楊亞飛:“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你是怎么想的?”結果楊亞飛的回答很干脆:“多少錢我都不賣,我回國不是為了掙錢。”在施安平看來,這正是國中資本希望支持的有毅力、有使命感的創業者。 芯片大時代才剛剛開始 回顧國中資本過去七年對半導體賽道的投資,大致有三條主線。首先是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第二是產業升級帶來的“硅”含量提升,例如智能汽車、智能家居、MR/AR等;第三是新材料、新工藝、新架構帶來的創新機會,也就是業界近年來常常討論的“超越摩爾”。 當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都在經歷痛苦的下行周期,“砍單潮”、“降價潮”此起彼伏,這加劇了一級市場的內卷。對VC們來說,半導體賽道是越來越難投了。 但相比于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悲觀論調,國中資本卻保持了一顆平常心。在國中資本看來,如果回溯半導體的發展歷史,半導體行業漲價是非常態,降價才是常態。在這一輪降價潮之前,全球半導體價格已經漲了四五年,拉長周期來看,這是不正常的。因此現在的降價潮不過是回歸常態而已。長遠來看,半導體降價對下游是利好,有益于整個產業鏈的下一輪發展。 當然,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國中資本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也會有一些變化,前面提到的三大主線會增加新的內涵。 首先是國產替代,國中資本認為,比較容易國產替代的領域投資機會已經不多了,國中資本會把精力轉向一些難度更高、更細分的硬骨頭方向。 其次是產業升級帶來的“硅含量”提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征是波浪式的,下游不斷會有新的應用催生出新的芯片需求,形成新一波的產業浪潮。而當下,國中資本關注兩大浪潮:智能汽車和人工智能。 在智能汽車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在2022年已逼近30%,未來翻一倍到60%-70%是確定性很高的事件。新能源汽車普及,也將帶動汽車智能化的進程。如果對照智能手機的發展史,智能汽車將會迎來至少十年的創新周期,這也是國中資本成立之初就將新能源汽車與智能駕駛放在一個大產業鏈考察分析的原因。 在人工智能方面, 就大模型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計算量每4到6個月就翻一倍,而芯片的計算量在摩爾定律逼近極限的情況下,在18個月都無法翻倍,那么為了滿足需求只能堆芯片的數量,芯片數量多了之后會帶來一系列的需求。 當然,相比于過去幾年的國產替代投資潮,國中資本坦言,現在面臨的半導體投資難度肯定要更加艱巨。整個半導體行業,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已經來到了深水區,比拼硬實力的時代到了。這也更能體現出國中資本在行業發展規律的理解,對未來的前瞻研判,以及風險與收益如何平衡等方面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