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下簡稱"中國(安徽)科交會")期間,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科技招商對接活動于4月26日成功舉辦。活動現場,由安徽省汽車創新中心牽頭,聯合產業鏈多方力量共同發起的“開元汽車芯片創新聯盟”正式宣告成立。聯盟以RISC-V開源架構為核心引擎,致力于破解車規級芯片“卡脖子”難題,構建覆蓋“芯片設計-車規認證-操作系統-應用生態”的全鏈條創新體系,標志著中國汽車芯片產業邁入協同化、國產化發展的新階段。 破解“缺芯”困局:RISC-V架構賦能國產替代 安徽省汽車戰咨委執行秘書長、安徽省汽車創新中心主任任林杰在演講中指出,當前中國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不足15%,高端芯片領域對外依賴度高達80%,安全認證標準與技術積累的短板嚴重制約產業升級。他強調:“成立‘開元聯盟’的初衷是依托RISC-V開源架構,打破國際技術壁壘,打通從設計到應用的全鏈路堵點。” 據介紹,RISC-V架構憑借開源開放、靈活可擴展的技術特性,為國產芯片開辟“換道超車”路徑。聯盟計劃分階段推進國產化替代: 短期目標:聚焦L2/L3級自動駕駛輔助芯片,依托國產MCU實現中低安全等級場景覆蓋; 中期突破:攻克ASIL-B/C級功能安全認證芯片,覆蓋新能源充電樁、BMS電池管理等核心部件; 長期愿景:開發面向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及中央計算平臺的大算力SoC芯片。 全鏈路協同:打造產業鏈創新“共同體” 活動現場,聯盟與江淮汽車、奇瑞新能源、蔚來等車企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構建“芯片-整車”協同開發平臺。江淮汽車技術總監表示:“我們將率先采用聯盟研發的第三代主動安全芯片,計劃在20XX年落地L4級無人貨運卡車。” “開元聯盟”還聯合晶心科技、芯車無限等行業領軍企業,共享IP核資源庫與驗證工具鏈。北京大學計算機學院祝燁博士強調:“開源架構并非簡單替代,而是通過生態共建降低研發成本。例如,我們已在奇瑞商用車的線控底盤系統中實現算力提升30%,功耗降低50%。” 場景為王:萬億級市場倒逼技術突圍 作為全國汽車產業重鎮,安徽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躍居全國首位,已集聚江淮、奇瑞、蔚來等7大主機廠及近5萬家零部件供應商。安徽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致辭中透露:“我們將開放全域測試場景,為聯盟成果提供驗證跑道,加速技術迭代。” 此次活動現場還簽約了15個產業協同項目,涵蓋自動駕駛域控制器、V2X通信芯片、高精度傳感器等方向,簽約金額超300億元。中國(安徽)科交會累計促成科技轉化項目金額突破1200億元,為創新生態注入強勁動能。 未來藍圖:從“安徽試驗”走向全球輸出 “安徽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試驗田。”任林杰展望,“通過整合本土供應鏈與開源生態,我們將推動中國標準走向國際。比如,依托蕪湖港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樞紐,將‘安徽造’車規芯片嵌入全球產業鏈。” 開元聯盟的成立,不僅為國產芯片開辟新賽道,更以開放協作模式破解技術孤島難題。正如奇瑞商用車專家所言:“當安徽的創新基因注入產業鏈,中國汽車產業的‘芯’征程才真正啟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