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低壓電器市場的現狀 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其產品用途廣泛,市場潛力巨大。統計資料顯示,國產低壓電器產品約1000個系列,產值達200億元,具有規模以上的生產企業超過2000家,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廣東、浙江和上海等省市。目前,低壓電器產品處于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技術水平,第四代產品仍在開發研制之中。 隨著國內電力建設水平的提高,以及低壓電器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以智能化、可通信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低壓電器將成為高檔產品。目前,國產中、低檔低壓電器基本上占據了國內絕大部分市場,但國產高檔低壓電器除個別產品可與國外同類產品平分秋色外,大部分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仍然很低,國內市場對高檔低壓電器的需求仍然依靠進口。 目前,低壓電器市場隨著電力設施的建設而逐步擴大,近幾年來國內外低壓電器需求普遍處于擴張狀態,市場前景十分可觀。然而,國內低壓電器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自主創新能力,缺乏高端市場競爭力。隨著價格戰和渠道戰愈演愈烈,國內低壓電器行業群雄混戰的大環境日漸惡化。 事實上,我國低壓電器行業技術和生產水平相對較弱,大部分企業規模偏小,各方面資源相對分散,仍處在中低端領域的重復研發和互相模仿階段。另外,國外大型企業的強勢入侵,原屬國內企業中低端市場不斷被蠶食,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可喜的是,不少民族品牌開始增強憂患意識,除克服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增加、融資困難,降低產品管理成本,加大設備技術升級改造,加強成本管理和費用控制外,更是強調產品的研發設計,把對設計的重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低壓電器行業,“以設計提升品牌價值,以設計擺脫‘低端’難題”的呼吁日漸強烈。而一些有前瞻性的企業更是勇敢地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通過與知名設計企業的合作來全面提升品牌和產品競爭力。其中,嘉蘭圖設計在品牌戰略、產品策劃、產品設計上具有自己成熟的方法和流程,并長期致力于低壓電器企業的品牌升級和產品革新。與人民電器、正泰、諾雅克、天正、長征等品牌建立起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更值得一提的是,諾雅克與嘉蘭圖的強強聯合更是博得業界人士的一致好評,成為眾多品牌爭相模仿的對象。 我國低壓電器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展望未來,“以設計提升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將成為低壓電器企業升級轉型的必經之路。通過發揮設計的巨大潛力,將有望改善低壓電器的行業現狀,促使行業朝著高端化目標穩步邁進。 縱觀國內低壓電器行業,阻礙產業發展的各種因素日益凸顯:產能過剩、資金不足、核心技術缺失、產品低端化、國外品牌強勢沖擊,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財務成本的不斷上漲,價格與渠道的惡性競爭逐步升級,造成行業整體利潤的增長率不斷下降,大部分低壓電器企業的發展開始陷入瓶頸期。 低壓電器產業的突圍之道在哪里?面對慘淡的行業現狀,不少企業紛紛“思變”,除了在傳統突圍模式上下功夫,更是注重對品牌和產品的整體設計,以“設計”謀突圍已然成為眾多低壓電器企業的共識。值得一提的是,國內設計領頭羊企業嘉蘭圖與低壓電器品牌諾雅克的強強合作,成就了一段行業佳話。 低壓電器行業的七大特點 國內低壓電器生產企業規模偏小、數量過多,90%以上企業處于中、低檔次產品的重復生產,三代產品共存。根據國家政策走向,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低壓電器產品的結構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工藝落后、體積大、能耗高又污染環境的產品將被淘汰。 國外一批著名低壓電器制造商相繼推出了新一代產品,其中框架斷路器有施耐德公司MT系列、西門子公司3WL系列、ABB公司E系列、GE公司M-PACT系列、凱馬公司Magnum系列;塑殼斷路器有施耐德公司NS系列、西門子公司3VL系列、ABB公司Tmax系列、GE公司Recordplus系列、默勒公司NZM系列、凱馬公司G系列、三菱公司WS系列。新一代的產品除了具備高性能、電子化、智能化、模塊化、組合化、小型化特征外,還增加了可通信、高可靠、維護性能好、符合環保要求等特征。特別是新一代產品能與現場總線系統連接,實現系統網絡化,使低壓電器產品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 高性能。額定短路分斷能力與額定短時耐受電流進一步提高,并實現Icu=Ics,如施耐德公司的MT系列產品,其運行短路分斷和極限短路分斷能力最高達到150kA。 ![]() 高可靠性。產品除要求較高的性能指標外,又可做到不降容使用,可以滿容量長期使用而不會發生過熱,從而實現安全運行。 電子化。現代化企業已經采用PC控制系統代替由電氣—機械元件組成的系統,已是機械電氣控制系統的主流。該系統要求電器產品具有高可靠性、高抗干擾性,還要求觸點能可靠接通低電壓、弱電流,觸頭斷開時的電弧不能干擾電子電路的正常運行。 智能化。隨著專用集成電路和高性能的微處理器的出現,斷路器實現了脫扣器的智能化,使斷路器的保護功能大大加強,可實現過載長延時、短路短延時、短路瞬時、接地、欠壓保護等功能,還可以在斷路器上顯示電壓、電流、頻率、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等系統運行參數,并可以避免高次諧波的影響下發生誤動作。 現場總線技術。低壓電器新一代產品實現了可通信、網絡化,能與多種開放式的現場總線連接,進行雙向通信,實現電器產品的遙控、遙信、遙測、遙調功能。現場總線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對配電質量進行監控,減少損耗。而且,現場總線技術能對同一區域電網中多臺斷路器實現區域連鎖,實現配電保護的自動化,進一步提高配電系統的可靠性。工業現場總線領域使用的總線有Profibus、Modbus、DeviceNet等,其中Modbus與Profibus的影響較大。 模塊化、組合化。如ABB推出的Tmax系列,熱磁式、電子式、電子可通訊式脫扣器都可以互換。附件全部采用模塊化結構,不需要打開蓋子就可以安裝。將不同功能的模塊按不同的需求組合成模塊化組合電器,是當今低壓電器行業的發展方向。在接觸器的本體上加裝輔助觸頭組件、延時組件、自鎖組件、接口組件、機械連鎖組件及浪涌電壓組件等,可以適應不同場合的要求,從而擴大產品適用范圍,簡化生產工藝,方便用戶安裝、使用與維修。與此同時,還將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產品質量。 低壓電器產業需面對的問題 雖經過多年發展,但我國低壓電器行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當面對良好機遇時,莫讓短處成為“絆腳石”。 成本上漲成為整個電氣行業所面臨的一大問題,當然低壓電器行業也未能幸免,產品體積大,貴金屬白銀以及銅、黑色金屬、塑料等材料的大量消耗成為我國大多數低端低壓產品的詬病,正因材料受制于國際市場價格,導致低端低壓產品利潤大幅縮水;同時隨著資金緊缺、財務成本上升以及員工工資快速提高帶來人員成本提高也不可逆轉,從另一方面來說也造成低壓電器生產利潤不斷下降,許多企業已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 而這也為整個行業的至關重要的科研環節帶來了不便,企業利潤微薄,那么企業連飯都吃不飽又如何“學習”呢。 ![]() 我國低壓電器行業技術水平提升緩慢,與國外相比差距甚遠,以近幾年低壓電器產品申請的發明專利為例,外國公司占到八成以上,在低壓電器新技術、新產品不斷發展以及智能電網發展和安全用電日益受重視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國低壓電器行業不加大科研與新產品研發投入,不加大基礎共性技術研究,快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必將阻礙我國低壓電器行業可持續發展,并失去市場競爭能力。 國外競爭者介入中國市場后,紛紛采用與國內生產企業合作的方式,尋求優勢互補,不斷多產線多渠道滲透國內外市場,也加劇了市場競爭。 在相應利益驅使下,國外著名電氣行業紛紛搶占電器市場,如施耐德、富士、西門子、ABB等國際知名企業都相繼登陸我國。除了瓜分國內的高端市場外,它們又實施“本土化”戰略,以獨資或合資方式在中國本土設廠,致使在國內的中端電器市場也占有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甚至還在覬覦國內電器的低端市場。 這無疑對國內低壓電器“低價位優勢”是一個致命的沖擊,最終只能迫使企業在低層次市場夾縫中求生存。 另一方面來看我國低壓電器行業生產企業眾多,仿冒和價格競爭依然存在,使一般低壓電器產品已處于微利狀態,企業為了在此殘酷的市場中得以繼續生存不被淘汰,絕大多數企業選擇壓低價格,搶占市場以增加產品在市場中的份額,借此來彌補或適應因產品價格因素而造成利潤過于微薄的困境。 我國低壓電器生產企業近萬家,但年銷售收入和總資產均在5億元以上的企業較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高端產品的企業不多,技術與生產設備相對落后,部分優秀企業雖然進行了一些技術投入,但研發設計能力仍嚴重不足,這成為外資企業利用其品牌、技術、產品優勢,進一步增加其產品在我國市場的比重的又一因素。 智能電網發展對低壓電器的影響 從智能電網建設到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從電力行業到建設行業,低壓電器在中國已有50余年的歷史,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突飛猛進,低壓電器也由簡單的裝配到了如今第四代智能化低壓電器。由于電能80%是通過低壓電器配送或控制的,所以低壓成套設備的市場容量與電力事業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電網建設的投資將為低壓成套設備行業帶來良好的增長。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低壓電器行業多年維持供銷兩旺局面,產品不僅在銷售量上實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在產品種類和銷售價格方面也均“有市有價”。截至2010年,中國低壓電器行業已發展成為擁有1000多個產品系列、17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創造工業總產值500多億元的巨型產業。 ![]() 當前,我國電力需求不斷增加,促使我國電源電網改造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優化電力結構,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電力設備的市場需求將迅速增加。相關資料顯示,國家電網將在智能電網中電網建設本身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投資共為1.5萬億元,即每年3000億元左右,這無疑保證了低壓電器在“十二五”期間的穩步增長。 “十二五”帶來的機遇 “十二五”之后,隨著相關行業以及產業的高速擴容,低壓電器行業可謂機遇重重。 由于電能80%是通過低壓電器配送或控制,所以低壓成套設備的市場容量與電力事業發展是緊密相連的,電網建設的投資將為低壓成套設備行業帶來良好的增長。“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在智能電網中電網建設本身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投資共為15000億元,即每年3000億元左右,這無疑保證了低壓電器在“十二五”期間的穩步增長。 我國“十二五”GDP平均增速目標為7%,2015年我國GDP總量將超過55萬億元。同時,“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宏偉發展目標以及宏觀經濟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生產及總體消費,特別是城鎮人口快速增長必將拉動發電量和用電量的增長。因此,低壓電器未來市場發展空間將持續放大。 同時新一輪農網改造也將成為低壓電器的又一堅強后盾。國家電網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投資4600多億元,集中解決農村電網薄弱問題,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新型農網。 到2015年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7%,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8.5%,綜合線損率平均達到6.2%,農網改造由此帶動了配電側低壓電器的巨大需求。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表示:“根據《規劃》,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 低壓電器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國外低壓電器先進制造商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相繼推出了新一代低壓電器產品。這批產品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支撐,無論在產品性能、結構、小型化、特性、功能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相比,低壓電器行業絕大部分企業尚不具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能力。因此行業企業需要重點要考慮的是,低壓電器研發工作要從單一產品發展向產品集成與系統總體解決方案系統化、網絡化發展;低壓電器新一代產品除本體創新外,要在內外部附件上有較大的發展,并趨于協調匹配;在開發新一代高端產品的同時,積極探索并大力發展新一代大眾型產品。 新一代智能低壓電器所具有的高性能、多功能、小體積、高可靠、綠色環保、節能與節材等顯著特點的新一代智能綠色環保、節能與節材等顯著特點,其中新一代萬能式斷路器、塑殼斷路器、帶選擇性保護斷路器為我國低壓配電系統實現全范圍包括終端配電系統、全電流選擇性保護提供了基礎,對提高低壓配電系統供電可靠性具有重大意義,在中高端市場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另外,新一代接觸器、新一代ATSE、新一代SPD等項目,也正在積極研發,為引領行業積極推進行業自主創新,加快低壓電器行業的發展增添了后勁。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低壓電器產品已注重向高性能、高可靠性、智能化、模塊化且綠色環保方面轉型;在制造技術上,已開始向提高專業工藝水平方面轉型;在零件加工上,已開始向高速化、自動化、專業化轉型;在產品外觀上,已開始向人性化、美觀化方面轉型。 ![]() 2011年智能電網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預計智能電網總投資規模接近四萬億元。這些都再次表明了我國政府合理利用資源、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和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和意志。智能電網已成為我國實施能源發展戰略、把握全球產業調整機遇、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的重要產業之一。同時,電網建設投資也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一次設備子行業和二次設備子行業的長期發展潛力巨大,對相關設備制造、接入等技術產品具有巨大想象及市場空間。 隨著智能電網的提出與發展,我們更加意識到今后低壓電器的發展首先要從系統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同時,還要從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去考慮,并從系統到所有配電、保護、控制的元件,從強電到弱電都能解決。 據初步估算,2009年至2015年,僅我國智能電網的總投資額就達2.5萬億元,而農村電網改造主要是在傳統的電網設備的升級和更換,因此整個農村電網改造中約三分之二的投資是在低壓端配網輸電設備上,未來3年投資超過2000億元。中國低壓電器行業面臨著新的巨大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