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極新企服創始人姜穩。
本文對姜穩分享的核心內容進行了提煉,如果想與姜穩這樣優秀的AI時代一線推進創新創業實踐的超級個體/創業者們交流,歡迎關注我們的交流活動。
以下是部分交流內容,enjoy~
那個想做AR領域“創口貼”的男人,竟靠AI玩轉B端營銷?
最近,一位科技圈老兵的再次出發,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說我要當那個AR領域,最新最好最能抗傷口上創口項圈的APP。” 」初次見面,姜穩老師就拋出了這么一句“狠話”。 他是即興起伏的創始人,一位在B端營銷咨詢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 經歷過IT時代,見證過雙創浪潮,也感受過資本寒冬,如今,他又All in AI,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軟件老兵的AI突圍:從IT到“All in”
易小姐:姜老師您好,我了解到您最早是做軟件出身的,后來又經歷了創業黑馬、云起資本等平臺,是什么契機讓您最終選擇了All in AI?
姜穩:這要從我早年的經歷說起。 我最早在IT經理世界,那時中國的信息化浪潮正興起。 后來加入創業黑馬,正趕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市場非常活躍。 再到后來,我發現軟件開始分化,有些更容易拿到融資。
易小姐:能具體說說嗎?
姜穩:比如像報銷、費控等SaaS領域。 我當時也在一家采購SaaS公司負責市場,親眼見證了中國軟件的巨大潛力。 2021年SaaS又火了一波,但很快就急轉直下。 這些經歷讓我覺得,中國的自動化、智能化才剛剛開始。
易小姐:所以您就決定All in AI,希望能幫助更多企業?
姜穩:是的。 尤其現在創新成本非常高,招人難,試錯成本高。 我們希望通過品牌來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 降低雇傭、融資、獲客的成本。
「品牌是創新最大的殺手」——這句話,姜穩老師說得格外堅定。
To B 營銷新解:別讓“孔雀型”老板獨美
易小姐:具體來說,即興起伏是如何幫助企業打造品牌,降低這些成本的呢?
姜穩:我們從2022年開始,圍繞SaaS品牌的打造做了很多研究。 早期SaaS不是沒有品牌需求,而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模式和供應商。
易小姐:那什么樣的SaaS企業更容易做成品牌呢?
姜穩:這跟老板的“人設”有很大關系。 你是APP(主動人格)還是EDP(被動人格)? 那些“孔雀型”老板,更擅長搞怪、好玩,更容易打造出吸引人的品牌。
易小姐: “孔雀型”老板? 聽起來很有意思。
姜穩:2023年初,有一波AI公司拿到了融資, 這些公司的老板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非常“孔雀型”,很擅長個人IP的打造。
易小姐:所以說,在AI時代,老板的人設也成了品牌的一部分?
姜穩:沒錯。 品牌能不能給初創企業賦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始人是否能打造出獨特的個人IP。
AI落地迷思:別追風口,要“解剖麻雀”
易小姐:您看了這么多企業,有沒有發現哪些賽道被資本嚴重高估了?
姜穩:我覺得通用大模型可能被高估了。 之前的模型私有化部署,收費高,營收好,但現在都在虧損,很難讓應用真正用起來。
易小姐:那在您看來,AI應用端今年有哪些好的賽道和商業模式?
姜穩:C端市場,個體戶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 AI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的成本。 比如知識付費、短視頻主播等。 另外,一些AI訂閱服務,對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選品也有很大幫助。
易小姐:您接觸了這么多傳統企業,他們擁抱AI時最容易遇到的誤區是什么?
姜穩:有兩個方面。 一是忽視數據基建,數據分散在各個系統,難以整合。 二是追求全面的優化,想一下子搞成AI中臺,結果往往變成擺設。
易小姐:看來AI落地還是要從小處著手?
姜穩:是的。 從單點切入,讓人拿到正反饋,然后再慢慢串聯各個節點,最終形成一個中臺。 而且現在跨行業打擊越來越多, 比如名創優品收購永輝超市, 這其實是一個跨行業的融合創新。
易小姐:所以說,AI時代的企業需要更加開放和融合?
姜穩:沒錯。 要打破行業壁壘, 擁抱新的技術和模式。
「實事求是是個能力」,姜穩老師最后總結道。 在AI這場大浪潮中,與其追逐虛無縹緲的風口,不如腳踏實地,在細分領域深耕,解決實際問題。 這或許才是AI創業者們最應該秉持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