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一個月,蘋果iPad平板電腦就銷售了100萬部,5月底還將在美國以外的9個國家銷售,但不包括中國。正當國內的蘋果迷們翹首期待iPad入華之時,一場阻擊蘋果iPad的戰役也在緊鑼密鼓地組織之中。 “我們正在與唯冠國際(00334.HK)高層接觸,希望買下中國IPAD商標。”今年初宣稱蘋果iPad侵犯自己外觀專利的深圳巨龍兄弟公司總經理吳小龍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我們愿意出比蘋果更高的價錢,如果唯冠不愿意出售,我們也可以與唯冠一起合作在中國生產和銷售IPAD平板電腦。” 目前,雙方在出售價格上尚未談妥。若果真談妥,將成為蘋果iPad進入中國繞不過去的坎。也許,不得不支付巨額“買路錢”。 搶購IPAD中國商標 吳小龍稱,唯冠國際擁有IPAD中國商標,而巨龍兄弟擁有IPAD平板電腦在中國的外觀專利,這本身就具有合作性。 本報記者在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中國商標網搜索“IPAD”,出來8個相關結果。其中注冊號為1590557和1682310的商標是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分別在2000年1月和9月申請的,其兩個商標圖像分別是“iPAD”和“IPAD”,商標商品類別都為計算機、計算機周邊設備、顯示器、照相機等,商標專用權期限分別到2011年6月20日和2011年12月13日。 “之前唯冠還擁有臺灣地區IPAD商標,去年已經賣給蘋果公司了。”唯冠深圳公司一位中層對本報透露,蘋果公司當時購買臺灣地區IPAD商標時,以為包括了中國大陸的IPAD商標所有權,但實際上是沒有,所以蘋果公司在香港已經就此事起訴了唯冠香港公司。 不過,據悉唯冠國際所擁有的IPAD中國(大陸)商標對蘋果開價360萬美元。 吳小龍自稱,自己曾在唯冠工作過多年,與唯冠國際高層關系緊密。唯冠深圳公司上述中層對此予以確認,并證實吳小龍最近一直在接觸唯冠高層,商談購買IPAD商標的事宜。 然而,IPAD中國商標所有權的搶奪方還不僅僅是蘋果和巨龍。上述中層透露,由于唯冠國際近兩年經營不善,已經欠下銀行10億~20億元的債務,所以IPAD中國商標其實已經被債權銀行監管。債權銀行當然希望IPAD中國商標賣一個好價錢,來償還部分債務。 唯冠國際的財報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2009財年,唯冠國際收入44.55億港元,同比下滑74%,虧損29.17億港元,而 2008財年虧損5030萬港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2010財年半年報顯示,唯冠國際收入5.94億港元,虧損7.6億港元,而一年到期的銀行借貸就有13.03億港元。 吳小龍的“司馬昭之心” 不過,唯冠國際財報中并沒有任何有關IPAD的內容,也沒有提及與蘋果方面的官司。僅今年2月3日和4月8日公司曾發布公告稱,唯冠深圳在 2001年取得了IPAD商標,但唯冠國際和唯冠深圳并未透露任何有關收購和變賣iPad商標的商談或者協議。 “IPAD商標已經有幾年沒有用了,公司高層也擔心這個商標被取消,準備先找產品運作起來。”上述唯冠深圳公司中層表示,目前公司只做LED路燈,原來主營的顯示器業務基本停產。 熟悉唯冠國際公司現狀的吳小龍正是看準這個絕好的契機。“唯冠沒有產品,我們有,而且就是平板電視,大家完全可以在國內市場合作。”吳小龍透露,除了年初推出的P88,公司最近還與日本WACOM合作,即將推出新一代平板電腦。 據悉,巨龍兄弟公司在去年已經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兩項平板電視外觀專利,申請號分別為200930166516.3和 200930166757.8。今年初,蘋果iPad一亮相,海外媒體就發現,巨龍兄弟的平板電腦與iPad幾乎雷同。吳小龍透露,目前已有一家美國律師所主動找上門,準備以涉嫌抄襲起訴蘋果,現在正在收集證據和資料,還沒有進入法律程序。 吳小龍說,如果蘋果iPad入華,公司肯定會在國內起訴蘋果外觀侵權。“深圳寶安區政府鼓勵我們維權,還組織了法律援助中心。”吳小龍表示,如果巨龍同時擁有中國IPAD商標,訴訟成功性更大。 “唯冠所擁有的IPAD商標在中國受保護范圍包括同類商品在國內的生產和銷售。”廣東君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劉輝表示,盡管iPad在中國還沒有銷售,但iPad在中國生產,其實已經構成侵權。商標所有者有權要求查抄工廠,并要求海關扣留和沒收出境的iPad產品。不過,劉輝也表示,外觀侵權認定相對麻煩,不像商標侵權那么明顯。 深圳富士康公司一位中層透露,蘋果iPad的確在深圳生產,出廠前肯定會刷上“iPad”商標。至于是否構成侵權,自己并不知情。而深圳富士康媒體負責人也表示,此事自己并不知情,最好找蘋果公司詢問。而蘋果中國公司有關負責人僅表示,已收到記者采訪提綱的郵件,并已上報公司,任何信息還得以公司正常回復為準。 其實,巨龍兄弟公司搶購IPAD中國商標的用意非常明顯。自iPad在美上市以來,國內外模仿iPad的山寨廠商蜂擁而出。這無疑分食了巨龍兄弟公司的市場,外觀專利官司可以預見的收獲并不樂觀。 如果收購IPAD中國商標,加上自己所擁有的外觀專利,無疑抓住了蘋果iPad入華的七寸,也讓自己的外觀專利價值實現最大化。只要蘋果 iPad入華,就不愁蘋果公司不給錢,其商標、外觀甚至整個公司資產,都能待價而沽。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