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關稅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4月11日正式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規范半導體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原產地認定標準,以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貿易環境。 根據《通知》內容,半導體產品的“原產地”認定將嚴格遵循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特別是針對“集成電路”產品,將采用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進行認定,即流片地(指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晶圓完成最終金屬層布線及鈍化等工藝步驟的地點)將被認定為原產地。這一規則的明確,對于半導體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合理規避關稅風險、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關稅戰不斷升級,半導體產業作為高科技領域的核心,成為了各國貿易爭端的焦點之一。在此背景下,原產地認定規則的明確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此次《通知》的發布,是為了幫助半導體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國際貿易中的原產地規則,避免因原產地認定不清而引發的貿易糾紛和損失。 《通知》指出,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是當前國際貿易中普遍采用的原產地認定標準之一。對于集成電路產品而言,由于其制造過程的復雜性和全球性,流片地作為產品最終成型的關鍵環節,其所在地往往決定了產品的技術特性和質量水平。因此,將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既符合國際貿易的慣例,也有利于保護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 此外,《通知》還強調了半導體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際貿易規則,加強自律和誠信經營。同時,協會也將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協作,為半導體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援助,共同應對關稅戰帶來的挑戰。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通知》,不僅為半導體企業提供了明確的原產地認定規則,也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球貿易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半導體企業需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應對外部挑戰,推動產業的持續創新和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