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毛片a精品毛-国产毛片黄片-国产毛片久久国产-国产毛片久久精品-青娱乐极品在线-青娱乐精品

3D IC技術蓄勢待發 量產化仍需時間

發布時間:2013-9-6 10:35    發布者:eechina
關鍵詞: 3D IC
來源:DIGITIMES

IC/SoC業者與封測業者合作,從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邁向成熟階段的2.5D IC過渡性技術,以及尚待克服量產技術門檻的3D IC立體疊合技術;藉矽穿孔(TSV)、中介板(Interposer)等關鍵技術/封裝零組件的協助下,在有限面積內進行最大程度的晶片疊加與整合,進一步縮減SoC晶片面積/封裝體積并提升晶片溝通效率。

摩爾定律漸趨瓶頸  IC封裝朝立體天際線發展

過去40年來,摩爾定律(Moore’s Law)「每18個月電晶體數量/效能增加一倍,同時成本維持不變」的準則,使半導體產業快速走向規模經濟與蓬勃發展,創造出許多資通訊產品(PC/DT/NB/SmartPhone/Tablet),從外型、樣貌到應用的改變。但除了借助能縮減線路寬度、間距但成本高昂的先進奈米制程技術之外,IC設計業者、晶圓廠與封裝業者也積極開發各種封裝技術,在不縮減線距的奈米制程技術之下,在有限面積內進行最大程度的晶片疊加與整合,同時縮減SoC晶片封裝體積與線路傳導長度,進而提升晶片傳輸效率。

從過去DIP、QFP、LCC、PGA、TSOP、WB BGA封裝,2000年起從朝向原始晶片尺寸化的封裝,如低價QFN、WL CSP(Wafer Level Chip Scale Package)、FC BGA/CSP、SIP,到2010年以后更進一步朝向模組密集化、裸晶密集化,甚至3D立體化堆疊的技術,如2.5D Interposer、3D WLP、PoP(Package on Package)/PiP(Package in Package)以及3D IC技術等。

TSV矽穿孔技術

TSV(Through Silicon Vias)矽穿孔技術是一種運用化學蝕刻或鐳射光穿透矽晶片的互連技術,取代過去基板與裸晶的打金線結合(Wire Bonding)的方式,它也是目前2.5D IC與3D IC中穿針引線的關鍵技術。其制程可分為先鉆孔(Via first)、結合Via-middle與后鉆孔(Via last)三種方式,在矽晶圓鉆出小洞后再以銅、多晶矽、鎢等導電物質填滿,達成矽晶對矽晶、矽晶對中介層(interposer)線路連接導通的功能,最后將矽晶圓薄化再加以堆疊。

就目前發展藍圖,預估到2015年,全域WTW(Wafer to Wafer)、DTD(Die to Die)與DTD 3D推疊等TSV技術,可作到最小孔徑2~4μm,穿鑿層數2~4層,穿鑿深度20~50μm;中階層WTW/DTD/DTD 3D部份更可做到最小孔徑0.8~1.5μm,穿鑿層數8~16層(DRAM),穿鑿深度6~10μm。

到目前為止,運用到TSV矽穿孔技術的晶片/應用產品,有結合光學鏡頭與CMOS影像處理晶片的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CIS)、整合微機電技術(MEMS)的感測器晶片,以及前述NAND、DRAM等晶片產品。未來將進一步應用到功率放大器(PA)、異質性整合3D IC晶片(Heterogeneous 3D IC)、LED磊晶整合照明晶片,以及光電轉換/收發晶片等應用。據Yole研究報告指出,使用TSV封裝的3DIC晶片或3D-WLCSP元件平臺,其產值將從2011年27億美元快速成長到2017年的400億美元。

中介板(Interposer)

目前FC-BGA使用的封裝底板,是微米制程時代(μm)的連通標準,上層為40~250μm的C4 Bump連接凸塊,下層BGA錫球直徑為0.4~0.8mm。當進入奈米制程時代(nm),尤其是線路寬度微縮至12~28nm時,為了縮減晶片面積/封裝體積,裸晶以原晶片尺寸(Chip Scale)方式加以薄型化,底下僅留5~45μm的微凸塊(Microbumps);往下連接到一個由耐熱薄型玻璃或矽基材質制造的中介板(interposer),再往下連接到40~250μm的C4 Bump凸塊。

這種加入中介板的四層連接材料的設計,使得裸晶面積大幅縮小,提升CMOS制程的晶圓良率,裸晶的對外拉線訊號密度可以提升10倍,晶片效能、功耗與封裝成本得以改善。因此也廣為跨入28nm制程以下3D IC、2.5D IC堆疊技術所采用。當接下來的異質性整合3D IC(Heterogeneous)時,不同功耗/散熱屬性的各種裸晶之間,也可能透過中介板來相互連接,加以區隔各種工作溫度同時維持整體運作的穩定性。

3D IC技術蓄勢待發

臺積電(TSMC)曾在SEMATECH 2011論壇中,提出人類大腦與當前密集度最高的機體電路的比較。以NVIDIA GF100圖形處理器晶片為例,它是單純2D區塊化設計,30億個電晶體數量,功耗達200W(40nm制程)。推估人類大腦有1,000億個腦細胞單元,折算起來約1兆個電晶體,且腦神經元網路顯然是3D立體堆疊連接,但大腦的功耗僅20W,如果期望未來的人工智慧晶片要能追上人類大腦,差不多運算密集度要增加300倍,且功耗要縮減為1/10,推估至少得用到2nm制程,也就是從目前臺積電28nm制程算起再進化7~8代制程(或18~20年),未來平行化處理、低功耗綠色環保制程與3D IC矽晶疊合技術成為必然趨勢。

3D IC是將原裸晶尺寸的處理器晶片、可程式化邏輯閘(FPGA)晶片、記憶體晶片、射頻晶片(RF)或光電晶片,打薄之后直接疊合,并透過TSV鉆孔連接。就像一層樓的平房往上疊了好幾層成為大樓,從中架設電梯使每個樓層相互連通一樣。2006年4月韓國三星(Samsung)發表宣布將8個2Gb NAND矽晶圓堆疊,以TSV連接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厚度僅560μm。2007年4月三星進一步發表以4顆512Mb裸晶堆疊的DRAM,2010年量產8Gb DDR3,以及后續32Gb DDR3的計劃。

由于3D IC可改善記憶體、邏輯晶片甚至異質性晶片的性能與可靠度,減低成本與縮小產品尺寸,根據TechNavio預測,預估2012至2016年全球3D IC市場的年復合成長率為19.7%,成長貢獻主要來自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運算裝置的記憶體需求。目前包含臺積電(TSMC)、日月光(ASE)、意法(ST)、三星(Samsung)、美光(Micron)、格羅方德(GlobalFooundries)、IBM、英特爾(Intel)等多家公司皆已陸續投入3D IC的研發與生產。

建立3D IC+TSV產業鏈與技術可量產化仍需時間

國際半導體協會(SEMATECH)持續進行3D TSV計劃,邀集格羅方德(Global Foudries)、惠普(HP)、IBM、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高通(Qualcomm)、臺積電(TSMC)、聯電(UMC)、Hynix、Atotech、NEXX、FRMC、CNSE等業界/學界合作,建構規格明確的3D產業鏈生態。三星以率先導入同質性3D IC堆疊的桌上型堆疊式Wide I/O DRAM晶片(10~150W, 64GB/s),與筆記型Wide I/O DRAM晶片(2~20W, 12.8GB/s)。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m)等IC設計業者也已導入3D TSV技術,來設計下一代更高密集度的IC。

日月光集團(ASE)指出,3D IC仍面臨到像設計復雜、EDA工具欠缺、異質矽電路整合、系統的設計流程、TSV電氣特性、系統驗證、熱功率與靜電防護等挑戰。目前除了Si2、JEDEC、SEMI、Sematech、GSA等組織制定3D IC相關產業規范以外,ASE采用SEMI規范平臺的3DS-IC標準,并與Design House、Foundry積極合作,完成Die to Die、Die to SiP疊合互連規范,以及3D堆疊與計量與封裝信賴度確認,在Foundry、Memory house與封測廠之間,3D載板、夾具、握持程序,以及TSV晶圓、記憶體堆疊方式制定相關規范,參與既有業界解決方案如JEDEC JC-11 Wide I/O立體記憶晶片介面規范與3D QA與計量規范。

目前3D IC的整合應用,仍屬于相同制程、同質性晶片(Homogenuous)整合,像是都是DRAM、NAND Flash裸晶,或多核心微處理器。IEK預期今年(2013)起采同質堆疊的DRAM、NAND Flash等3D IC可望開始進入量產。至于要針對邏輯晶片(Logic)、記憶體晶片(DRAM)、射頻IC(RF)、功率放大器(PA)、光電轉換晶片等異質性整合,則因為功耗、封裝材料系數等技術問題的限制尚待克服,異質性整合的3D IC是否能在2014年結束前導入量產,仍有待觀察。
本文地址:http://www.qingdxww.cn/thread-120411-1-1.html     【打印本頁】

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或網友發布,目的在于傳遞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發表評論 登錄 | 立即注冊

廠商推薦

  • Microchip視頻專區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瀏覽資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條件軟件斷點宏來節省時間和空間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協議查看項目中的數據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進行功率監視
  • 貿澤電子(Mouser)專區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使用指南  -  站點地圖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電子工程網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6917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三级自拍 |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 wwwxx在线| 婷婷五 在线播放 | 欧美一级特黄特黄做受 | 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人成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九九视频 |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污 | 四虎影院2019| 男女特黄一级全版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 国产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可以下载 | 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 69av在线视频| 四虎影院在线播放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激情视频 | 青青草亚洲 | 久热久 |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一二三四 | 久久.com | 午夜a一级毛片一.成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妖 | 2019天天干天天操 |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 免费观看男生自噜视频 | 成 人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1香蕉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网在线| 青青草91|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 亚洲 欧美 日韩在线 | 亚洲影视一区 | 重口调教女虐女长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