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矩形金屬波導是微波/毫米波頻段的重要傳輸線形式,由于其高功率容量和低損耗的特性,在各種微波/毫米波的天線、接收機、發射機、測試測量和低損耗部件中有廣泛的應用。目前,由于大多數固態器件(MIC,MMIC)都是基于平面電路應用,其中絕大部分為微帶電路。微帶-波導過渡作為為連接片面電路與波導系統的重要形式。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頻帶寬、損耗小等優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關于微帶-波導過渡的分析、設計的文獻較多,有的還給出了特定形式下的設計參數,但由于在實際運用中,工作頻段、安裝方式以及介質基片與文獻中不盡相同,需要設計師自行設計,而目前設計的方法多采用電磁場仿真軟件進行參數計算、優化,過程繁瑣,耗時巨大。提出了一種將電磁場仿真軟件與電路仿真軟件相結合的方法,可節省大量時間,但由于電路仿真軟件模型的不嚴格,使得最終結果與全電磁仿真軟件有所出入,需要進一步調整參數。 本文介紹一種微帶-波導過渡的CAD設計方法,利用商用3維電磁仿真軟件Ansoft HFSS的后處理功能,將通常需要進行場仿真計算的5維變量減少為2維半。且仿真結果與實際模型十分一致,從而快速、準確地完成微帶-波導過渡的設計。 2 設計方法 目前常用的微帶-波導過渡的方式為2種,都是將微帶探針從波導寬邊的中心插入,一種的介質面垂直與波導傳輸方向,稱為H面探針,如圖1所示,另一種介質面平行于波導傳輸方向,稱為E面探針,如圖2所示。本文介紹的方法對兩種微帶-波導過渡方式均適用,下面以Ka頻段的E面探針為例,詳細介紹微帶-波導過渡的設計方法。該方法適用于其他頻段的波導-微帶過渡設計。 圖1 H面探針 圖2 E面探針 微帶—波導過渡的構成形式如圖3所示,探針從波導寬邊的中心插入,在波導開窗處用一段匹配段將阻抗匹配至50歐姆,由于匹配段的寬度通常比50歐姆傳輸線要細,因此將其稱為高阻線。在某些情況下,除了高阻線還需要采用一段1/4波長的阻抗變換段將阻抗匹配至50歐姆,以方便和MMIC相連。 圖3 微帶-波導過渡的基本形式 對微帶-波導過渡性能有較大影響的電路參數共5個,由表1列出。探針插入處波導開窗的大小對性能也有一定影響,在設計時可先將其確定。一般的原則是開窗越小越小越好,以形成截至波導。由于需要仿真來確定的電路參數較多,如果在電磁仿真軟件中進行一個5維的參數掃描,將耗費大量時間,而且難以得到最優值。通過等效模型和端口后處理,可以將需要在場仿真運算中掃描的參數減少到2.5維。 表1 影響微帶-波導過渡性能的參數 首先,建立如圖4所示的HFSS仿真模型,該模型將過渡中的微帶線簡化為一段寬度與探針寬度相同的微帶線;波導短路面可由一個阻抗被規一化到0歐姆的端口來代替,通過端口后處理功能demmbed功能即可調整短路面距離D。因此,該模型中在場仿真計算中的變量只有探針長度L和探針寬度W。 在場仿真軟件中對L、W進行一次2維的參數掃描,D的掃描可在計算完成后通過deembed功能實現,在計算結果中選取一組最優值,確定微帶-波導過渡中L、W、D這三個參數。選取的原則是,由波導開窗處,即圖4中的參考面看進去的微帶端口的輸入阻抗隨頻率的變化越小越好。 圖4 簡化仿真模型與短路面端口設置 圖5 最優值的選取 然后,在已L、W、D已確定的基礎上,建立如圖6所示的仿真模型,該模型由微帶探針和高阻線構成。對高阻線的寬度進行一次一維的參數掃描。通過定義微帶端口的負載阻抗值(等效為外接50歐姆傳輸線)和利用deembed功能改變微帶端口的參考面位置(等效為改變高阻線的長度),可將此模型等效為實際情況一致的仿真模型。 (a)等效模型 (b)端口定義 (c)實際模型 圖6 等效仿真模型與端口定義 在計算出的結果中選取最優值,確定微帶-波導過渡的最后兩個參數:高阻線長度L1和高阻線寬度W1。選取的方法跟第一相同,選取的原則為:1、輸入阻抗盡量靠近理想匹配點。2、輸入阻抗隨頻率的變化盡量小。 最后,將所確定的參數代入圖6(C)所示的模型中進行一次場仿真運算,以驗證等效模型的準確性。從圖7中可以看出,等效模型的仿真結果與實際模型十分一致,從而可以驗證,采用上述的設計方法,不僅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同時也可以保證其結果的準確性。 圖7 最優值選取 等效模型 實際模型 圖(7-a)仿真結果對比-S參數 實際模型 等效模型 圖(7-b)仿真結果對比-輸入阻抗 3 測試結果 利用上述方法,設計了一個H面微帶-波導過渡,采用標準BJ320波導,基片介質為0.127mm厚度的ROGERS 5880,介電常數2.2。設計參數如下: 表2 微帶波導過渡設計參數(單位:毫米) 背靠背的測試結果如圖8所示,該結果包含一段10mm長的微帶線,可以看出,該微帶-波導過渡性能良好,在26GHz~40GHz頻帶范圍內,背靠背的插損為0.3~0.8dB。 圖8 背靠背測試結果(插入損耗) 4 結論 本文介紹了一種微帶-波導過渡的設計仿真方法,整個設計過程均在三維電磁仿真軟件HFSS中完成,利用端口處理功能簡化模型,節省時間,同時保證仿真結果的準確性。試驗證明,利用該方法,可以準確快速的完成所需的微帶-波導過渡的全部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