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一年,TD只發展了83萬用戶,其因有三:產業鏈不成熟、市場需求弱和終端手機性價比過低。要改變這個局面,中移動必須獲得更多的主動權,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資源配置。 “國家隊長”的苦惱 5月23日,國內電信業重組一周年的日子。通信行業知名網站飛象網總裁項立剛飛往廣州,給廣東聯通做培訓。上課時,很多聯通的員工并沒有認真聽,而是私下討論不久前北京聯通二區主管基站建設的一名員工跳樓自殺的事情。這位員工留下遺書說,因為基站建設壓力太大,每天早晚各一次工作進度會,上面指標壓得太緊,無法完成。 自從1月7日國家發放3G牌照后,三大運營商的3G大戰正式開打。雖然聯通由于獲得WCDMA牌照,相比中移動的TD,技術優勢明顯,但聯通的員工們還是不停地抱怨中移動帶來的競爭壓力。 中移動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旗下兩類主要TD產品——上網筆記本和TD手機都因基站建設跟不上而導致網絡性能不穩定。 作為移動的“友好用戶”,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獲得了三大運營商免費提供的多款3G產品,包括移動的TD手機和電信的EVDO無線上網卡。但他很少用TD手機,因為“TD網還不是非常穩定,經常在2G的GSM網和3G的TD網間自動切換”。 在2G時代,中移動每建一個基站,很多附近居民用送煙酒的方式,對中移動給他們送來“信號”表示感謝。但當老百姓意識到基站會產生輻射的今天,運營商們的基站建設遇到巨大阻力,甚至發生居民上訪和強行拆除發射塔的事件。而TD發射塔上的“新玩意”智能天線,讓老百姓覺得存在“恐怖的輻射”。“TD建網成本比2G時代高了很多,而且這是TD技術頭一次組網,不可避免地遇到性能和覆蓋上的難題。”陳金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基站的爭奪首先是站址的爭奪,要找到合適的站址并且把它談下來,并不容易。很多地方的物業對站址的要價比2G時代高了很多。 “移動員工的壓力也很大,總部定了很多指標,難以完成但又必須完成。指標還在不斷增加,但市場份額就這么大,肯定有人拿不到獎金。”項立剛離開廣東聯通后去給廣東移動一家分公司講課時,發現很多移動的員工也在抱怨“天堂里一定沒有基站建設”。 由于建網速度受限,一年來中移動戰績平平。工信部副部長奚國華透露,截止到5月4日,全國TD用戶只有區區83萬。 稚嫩的TD產業鏈 與這八十多萬數字相比,電信則坐擁老聯通的CDMA用戶,在用戶數量上已經拔得頭籌。畢竟只需將現有的CDMA網絡稍加改造,所有用戶就全部轉入 CDMA2000網絡。而聯通盡管5月17日剛剛放號,但由于外資廠商推出了大量的基于WCDMA標準的手機,又使聯通獲得了終端配套的優勢。據電信研究機構芯未來研究所執行總監沈子信預計,國內WCDMA水貨手機的用戶已經在230萬-500多萬之間,甚至可能更高。 對于TD發展的相形失色,一位業內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中移動內部將原因歸結為整個TD產業鏈特別是終端手機的缺陷。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中移動內部對國內終端廠商頗為失望。其曾從中興通訊拿了幾款TD手機做檢測,發現很多手機測試不到5分鐘便暴露出頗多問題。大部分國內手機廠商采用的是大唐旗下聯芯科技研發的手機芯片,但中移動內部對該芯片技術并不滿意,而是傾向于采用美國高通的芯片,但由于牽涉到版權和有關部門的反對而作罷。 國內手機廠商指望不上,外資手機廠商又不愿意投入巨額資金研發TD手機,中移動陷入兩難境地。“目前只有摩托羅拉和三星象征性出了幾款TD手機,索愛完全沒做,深受國內用戶追捧的諾基亞更是一拖再拖不下手。”項立剛說。 中移動只能被迫加大對終端的扶持力度,并決定刺激一下多次“忽悠”自己的諾基亞。 5月17日是國際電信日。當天,中移動公布了6億元TD-SCDMA終端專項激勵基金招標結果,由三星、宇龍酷派、中興等九個終端廠家與聯芯科技、T3G、展訊三家芯片廠家聯合組成的聯合投標體,分享了中移動“旗艦寬帶互聯網手機”和“低價3G手機”兩檔6億元專項基金。 這一招果然奏效。被排除在外的諾基亞,派出了中國區副總裁林啟中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承諾年底推出TD手機,這被業界認為是向中移動做出公開檢討。 同時,中移動還對TD終端進行深度定制,但在這個手機山寨化時代,很多用戶寧可選擇功能強大的山寨手機,也不愿意購買用戶體驗差且價格昂貴的TD手機。“ TD的入門手機功能還不如山寨機。”沈子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低端用戶無法撬動,直接導致TD用戶規模增長疲軟。 對此,中移動想到的突圍辦法是主推上網筆記本戰略。 問題又來了。由于TD基站建設速度慢,造成上網筆記本區域化使用的劣勢明顯。正如沈子信所說的,只要有1個上網筆記本用戶通過迅雷高速下載,其他用戶的網絡就會癱瘓。“這就造成TD受到網絡和終端短板的夾擊,用戶被夾在中間。”在沈子信看來,從通信發展規律來說,TD的主要用戶應該是低端用戶,但市面上的TD手機不夠便宜,高端的上網筆記本又受到用戶人群和網絡支持的限制。中移動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扶上馬”后還需“送一程” 按照沈子信的預測,TD的用戶規模要到2011年才可能急劇擴大,但國內移動通信市場也將于2012年達到完全飽和的狀態。 顯然,中移動已經耽誤不起了。 一方面,TD產業聯盟里各懷鬼胎,外資廠商不但不使勁,反而有意拖垮它,這甚至已經讓中移動決定盡量跳出TD產業聯盟做事,并擇機打造一個新的平臺和協調機制來調動外商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目前通信技術發展很快,市場將可能跨過TD等3G技術而直接選用4G技術。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中移動內部一個觀點漸趨主流:中移動應該從企業利益出發,小規模建設TD,發展一兩億TD用戶,然后盡快跨入4G即LTE。 “政府還是偏向于不想讓高通等國外通信巨頭一股獨大,希望把國內的TD配套企業扶持起來。”電信專家楊凱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盡管TD商用和產業化遇到困難,但并沒有跡象表明政府會減弱對TD發展目標的控制力度。 目前,在現有的體制下,中移動更多希望通過資本合作,來突破政府某些方面的限制。 實際上,中移動已經開始在政策方面主動尋找突破口,試探政府的底線。于是,在它的終端補貼政策里有了外資廠商并且資金向外資傾斜。 “這個動作其實是在試探政府,如果沒什么反彈,移動會再進一步合作,你讓我一個人把這個事情做起來肯定不行,讓我再投一個公司做芯片、再投一個公司做終端,那瘋了,那我還叫運營商嗎?政策也不允許啊。”上述接近中移動的業內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永遠是一個怪圈。”楊凱分析說,TD通過政府主導來推無可厚非,但后期的產業鏈培育還是應該讓市場的力量更多地參與進來。但這個弱勢的產業又離不開政府的扶持。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移動內部已經跟政府提出建議:在整個TD商業化、市場化的當中,政府的意志要慢慢淡一點,應該給企業更多的自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