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曄卿 人常說“創業貴在堅持”,似乎只要硬挺著,就能挺來解放的艷陽天,但實際上常見到的是越挺越慘,從凄凄慘慘到慘不忍睹的。 也常說“企業家是資源”,資源是啥意思?就像鐵礦石,不是哪里都出產的,也不是哪里的鐵礦石都可以好煉鋼的,而且資源是天生的,那就是說企業家素質似乎都是天生的東西了。可到底誰具備這個天分,只有鬼知道。誰創業成了誰就是這個資源,誰失敗了就不具備這個資源,這樣下結論似乎又粗暴簡單了一點。 經過多年的格物致知,我下了一個結論,“不同的人有商業思維的區別,這是決定創業成敗的必要條件”。 每個風投幾乎每天都收到幾十份商業計劃書,但和風投朋友的交流中,大家一致反映,這里面靠譜的不多,大都處于燒錢——擴充規模——上市圈錢的經營路徑。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利潤”,沒有利潤的的企業是沒有生命力的;暫時不創造利潤的燒錢和擴充行為恰似憋著一口氣潛水的人,那口氣憋到底之前必須能達到水下換氣或者有機會冒出水面來換氣;如果是百米道的游泳比賽尚可維持,如果妄圖穿過太平洋,魚可以游過去,人卻不可能。不具備靠自己的商業經營實現自身健康發展的,就像不能自己找食、不能自己水下呼吸的人,累死溺死是早晚的事情。 商業思維雖然很縹緲,但它體現在每個具體的活動中。比如某位朋友,投資帶賭博的游戲機廳,周圍的幾位朋友都反對,但反對的觀點不一樣, “賭博傷天害理不可為”、 “賭博一般涉黑涉暴力,地下勢力會致夭折”、 “賭博不合法,與法律作對、與政府作對的生意不可為” 無論哪種理由,總之大家是沒有參與,最后的結果是狼狽解脫,扔進去10來萬。這位朋友的觀點“原始資本積累都是血腥的、違規的、帶有原罪的,富貴險中求”在這次得到了一個反面的例證。這些觀點就是不同的商業思維,不同的見解導致了不同的結果。 另一個案例,某位朋友,簽合同報價很高,很得意了一番,但首付款比例很低,別人勸他,他很有自信,覺得自己能把項目的結果控制住,客戶不敢不付款,大有不付清不交付項目輸出資料的架勢。別人勸解“萬一客戶中間換人或戰略調整,此事不做了,就算你有結果,此結果別人又不能用,你的成本都投入了,卻沒收成,不還是照常賠錢,倒不如在報價上適當讓讓,在付款上加大首期和中期付款的比例,用價格換較好的付款條件”,畢竟“收到款的生意才是成功的生意,沒收到款的生意是白忙活,甚至會導致虧損或垮掉”,長虹不就曾經因此而致倪潤峰的下臺。最后的結果是在項目進行中,客戶高層逐漸發現,通過尋找其他資源,并不需要投入那么多資金就可以完成此項目,于是中止了此項目,首付款還不夠填朋友投入的窟窿。 另有一位,曾為一個項目奔走,在最后的關頭,需要搞定某位重要人物,但此時此仁兄的經濟狀況已是孤注一擲,搞定了全盤皆活,搞不定的話,錢花了,連翻本的本錢也沒了。大家都反對的情況下,此兄賭了,賭完他自己都心里沒底。慶幸的是,他成功了,搞得他以后的冒險行為家人咋勸都不聽,總是拿此事來反駁別人的不正確,依此來證明“大賭大贏”的哲學永遠正確。試想當初如果仁兄賭輸了,今天的他會咋樣? “企業家的核心素質是創新和冒險”,在這里得到充分體現。換了我,怎么著也不會這樣做,至于我決策的結果,因為沒有如果,所以也不能設想。不過我的建議是“要賭就全心全意地賭,不要羞羞答答的”,意思是說即使是最后的孤注一擲,也不要留一半,賭一半;或者不去賭放棄掉,或者全部壓上,我的經驗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賭法基本都會失敗,上下不靠,如蝙蝠,非獸非禽,兩頭受氣。 一個成功的經營過程,會有多次的決策選擇,每次幾乎都是生死的十字路口。每次決策的無意選擇,都將決定著未來的走向和結果,而每次的選擇也都蘊藏著決策者多年的經驗積累、性格的優缺點、教育背景的影響、生活環境的影響、周圍朋友的影響。最終的抉擇考驗的是每個人的商業思維和商業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