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騰訊科技 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國技術和工程集團博世(Bosch)認為,隨著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情況繼續肆虐,汽車行業的半導體供應鏈將不再有效。 博世管理委員會成員哈拉爾德·克羅格(Harald Kroeger)最近接受專訪時表示,在2020年,由于從汽車、游戲機PlayStation 5和電動牙刷等各種產品對芯片的需求激增,半導體供應鏈已經崩潰。 克羅格說,在需求激增的同時,幾個關鍵的半導體制造基地卻被迫停產。今年2月,美國得克薩斯州冬季風暴導致恩智浦工廠停工,該公司是汽車和手機芯片的主要供應商。今年3月,汽車行業最大芯片供應商之一日本瑞薩的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今年8月,為了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播,馬來西亞實施全國封鎖,許多芯片工廠關閉。 大眾和寶馬都削減了汽車產量,因為它們難以獲得制造汽車所需的芯片。克羅格表示,這些公司和半導體供應商現在應該尋求如何改善芯片供應鏈。 他說:“作為一個團隊,我們需要坐下來反思一下,未來的操作系統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延長交付期。我認為,我們需要的是增加供應鏈某些部分的庫存,因為其中有些半導體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才能生產出來。你不能在每兩周就會收到訂單的系統上運行,這是行不通的。” 克羅格表示,半導體供應鏈問題過去始終由汽車行業悄悄管理,但現在是變革的時候了。他認為,隨著汽車電動化和自動化的崛起,芯片需求只會增加。克羅格說:“每輛變得更智能的汽車都需要更多的半導體,而電動汽車同樣需要非常強大和高效的半導體,才能從每千瓦時的電池中獲得更多的續航里程。” 瑞銀(UBS)分析師弗朗索瓦-澤維爾·布維尼(Francois-Xavier Bouvignies)稱,燃油車的動力總成通常使用價值約80美元的半導體,電動汽車則需要550美元。 過去兩年,博世在德累斯頓新建了價值10億歐元(約合12億美元)的半導體工廠。德累斯頓是德國薩克森州首府,也是歐洲最大的半導體產地之一,上個月開始投產。克羅格說:“事實上,我們幾年前就開始建造這座工廠,這表明我們預計需求會大幅上升。” 包括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內的其他芯片巨頭正計劃在未來幾年建立新工廠,作為提高產量的努力的一部分。克羅格解釋稱,他預計芯片短缺將持續到2022年,并認為需求保持穩定。他說:“我們需要增加供應,這樣才能滿足需求。” 德國總統弗蘭克-沃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本周稱,這家工廠的建設正值芯片行業的關鍵時刻,并稱德國和歐洲距離實現半導體生產的數字主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在參觀博世新工廠時表示:“在我們看到國際市場供應緊張的時候,博世選擇在這里投資,這一點很重要,也是正確的。我認為,目前的形勢給了我們在這一領域變得更強大的額外推動力。” 科技網絡Silicon Saxony董事總經理弗蘭克·博森伯格(Frank Bosenberg)表示,過去十年,在德累斯頓半導體行業工作的人數從4.5萬人增加到7萬人。他說:“我們預計到2030年,人數將接近10萬人。”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芯片都在亞洲生產,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生產商。歐洲只占全球半導體產量的一小部分。博森伯格說:“歐洲目前的需求量為20%,但產量不到10%。”他認為歐洲應該增加半導體生產,但他指出這是個全球性行業,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接近自給自足的程度。 荷蘭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商ASML是世界上唯一家有能力生產制造最先進芯片所需機器的公司,蘋果等公司都需要使用這類芯片。博森博格說,ASML已經成為“芯片行業內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