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的光子產業生態大會上,國內首個專注于光子芯片領域的專用人工智能大模型——OptoChat AI正式發布。該模型由南智光電聯合南京大學祝世寧院士團隊、江蘇產研院等生態伙伴共同研發,標志著我國在光子芯片研發領域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智能驅動”的范式變革,為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發展注入關鍵動能。![]() 破解行業痛點:從“人找知識”到“知識找人” 光子芯片作為光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融合的前沿領域,其研發涉及激光器、調制器、探測器等光學元件與電子芯片的復雜集成,工藝復雜度呈幾何級數增長。傳統研發模式下,工程師需耗費大量時間查閱文獻或咨詢專家,知識轉化效率低、參數理解難等問題長期制約技術突破。 OptoChat AI的誕生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該模型基于超過30萬份權威文獻、專利及可信工藝數據進行結構化訓練,構建了覆蓋材料選型、結構設計、性能分析、制備路徑優化等全流程的專業知識體系。用戶輸入技術問題后,模型可“秒回”解決方案,并附參考文獻與數據支撐,實現從“人找知識”到“知識找人”的跨越。 技術突破:專業性與可靠性領跑行業 與通用大模型相比,OptoChat AI聚焦光子領域“懂光子、懂工藝、懂應用”的實用價值,其專業性體現在三大核心優勢: 全鏈條知識覆蓋:深度融合南智光電“薄膜鈮酸鋰+X”光子芯片全鏈條研發數據,涵蓋從材料生長到器件封裝的完整工藝鏈; 高精度參數解析:針對光子芯片特有的線寬粗糙度(LWR)、光損耗等關鍵參數,提供精準優化建議; 實時行業洞察:動態更新全球光子芯片技術路線圖與專利布局,助力企業規避研發風險。 在發布會現場演示中,當用戶輸入“硅光平臺耦合效率優化方案”時,OptoChat AI不僅給出多層材料折射率匹配建議,還推薦了三家國產光刻膠供應商的最新產品參數。這一表現獲得與會專家高度評價,被視為“光子芯片研發的智能外腦”。 生態共建:開放接口推動產業協同 OptoChat AI的研發團隊以“00后”產品經理王海若為代表,其成員平均年齡不足28歲。這支年輕團隊自2024年起利用業余時間完成原型開發,后獲南智光電立項支持,最終打造出這一行業標桿工具。 目前,OptoChat AI已面向部分產業客戶和研究團隊開放試用,并計劃于2025年第三季度開放接口與聯合訓練平臺。屆時,全球科研機構與企業可免費調用模型API,上傳自有數據參與模型迭代,形成“共建共享”的產業生態。 “我們期待OptoChat AI成為光子領域的‘Linux’——一個由全行業共同維護的開源智能底座。”南智光電副總經理潘濤表示,該模型將與EDA工具鏈、晶圓廠工藝數據庫深度對接,推動光子芯片設計周期縮短40%以上。 戰略意義:搶占全球光子產業制高點 光子芯片作為6G通信、量子計算、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核心器件,其技術自主性直接關乎國家戰略安全。OptoChat AI的發布,不僅填補了國內光子芯片專用AI工具的空白,更通過智能化手段加速技術迭代。 據行業測算,應用該模型后,光子芯片研發企業的試錯成本可降低60%,新產品上市周期壓縮至傳統模式的1/3。目前,南智光電已依托OptoChat AI實現8英寸鈮酸鋰晶圓流片良率突破90%,服務客戶超300家,涵蓋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 “OptoChat AI的誕生,標志著我國在光子芯片領域從‘跟跑’向‘領跑’的轉變。”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在發布會上強調,該模型將與南京已落地的EDA國創中心、光電技術創新中心形成協同效應,助力長三角打造萬億級光子產業集群。 未來展望:持續迭代構建智能生態 根據規劃,OptoChat AI將于2026年推出2.0版本,新增多物理場仿真、工藝缺陷預測等模塊,并支持中英雙語交互。南智光電同步啟動“光子智能生態伙伴計劃”,聯合華為云、阿里達摩院等機構共建光子芯片數據集,推動行業標準化進程。 “光子芯片的未來屬于敢于突破邊界的創新者。”王海若表示,團隊將持續優化模型對新型材料(如鈣鈦礦、二維材料)的支持能力,為下一代光子集成技術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