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一款突破性隱形眼鏡,能將紅外光轉化為可見光,使佩戴者獲得“超視覺”。該技術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開發,相關成果發表于《細胞》(Cell)期刊。 與笨重的夜視鏡不同,這款隱形眼鏡無需電源,可同時捕捉多種紅外波長,且材質透明,允許佩戴者同步觀察正常光線與紅外光。有趣的是,閉眼時紅外視覺更清晰,因為紅外光穿透眼瞼的能力優于可見光。 鏡片的核心是特殊納米顆粒,可吸收800-1600納米的近紅外光,并轉化為400-700納米的可見光。團隊將納米顆粒嵌入軟性隱形眼鏡材料中,確保安全性和舒適性。 在動物實驗中,佩戴鏡片的小鼠能主動避開紅外光,其瞳孔收縮和腦部活動均證實了紅外視覺的存在。人類測試者則能識別紅外閃爍信號并判斷光源方向,閉眼時效果更佳。此外,通過色彩編碼技術,不同紅外波長可轉化為藍、綠、紅光,未來或能幫助色盲人群擴展色彩感知。 目前,鏡片僅能探測LED光源的紅外輻射,分辨率有限。為此,團隊還開發了配套眼鏡系統以提升細節捕捉能力。下一步,研究人員計劃提高納米顆粒靈敏度,使其能檢測更微弱的紅外光,并優化鏡片的空間分辨率。 《賽特科技日報》網站(https://scitechdai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