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員文章之 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部分摘錄)說到電動汽車,它的問世比汽車還要早,但是因存在很多弊端,諸如:安全性差、續駛里程短、造價相對昂貴,而被汽車迅速取代,一度銷聲匿跡.直至今日,這些技術瓶頸仍然存在,沒有實現根本性的突破.近幾年,由于國際油價的漂浮不定,節能減排的呼聲高漲,政府對新能源產業扶持力度加大,電動汽車行業又活躍了起來.看當下,除了一些品牌汽車廠商努力在搞電動汽車研發,陸續向市場投放他們的產品以外,很多舉著生產電動汽車旗號,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企業也風生水起,紛紛成立,落地開花. 電動汽車的春天真的到來了嗎?筆者抱著這樣的疑問,走訪考察了國內多家電動汽車生產廠.最后得出的結論是,表面繁榮的背后暴露的問題讓人揪心.不少電動汽車廠還是原始的作坊式生產,像樣的設備幾乎看不到,加工工藝落后,車架都為空心方管經手工拼焊而成,車身則用塑料或玻璃鋼件包裹,安全措施很不到位以外還缺乏汽車應具備的美感.有倒是有幾輛成型的樣車,但仔細辨認不難發現,只是其他品牌低端燃油車的復制改裝品,說不定為了容納它龐大的電池組,底盤已被割掉一大塊了呢. 試想哪個倒霉催的朋友下手買了輛,開著賭命玩也挺有意思.前不久,比亞迪電動出租車被撞起火,司機與2名女乘客被燒死,我希望通過這個慘痛的事故,一些無良的電動汽車生產廠商能夠覺醒,小心謹慎并且認真對待你們所經營的事業,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要知道,你們的實力較之比亞迪相差十倍不止,你們拿什么來抵御風浪,承擔風險.還好,這些車銷售境況不好,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達不到上牌的標準,只能在搖籃里蹣跚. 我相信,隨著國家相關法案的出臺,相應標準的制定完善,消費者對電動汽車了解的加深,電動汽車行業會經歷一次大洗牌,到那時,一部分實力不夠,盲目擠進這個行業的企業將偃旗息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