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的CPU,很多人會問,日本有CPU嗎?確實,我們日常接觸的計算機基本都是wintel,CPU基本都是美國公司的。其實日本有很多種 CPU,在中國也被廣泛應用,只是我們很難看到它,被嵌入了,不象有個什么“Intel inside”的牌子。當然,在中國嵌入式開發領域,日本CPU的應用也比較少,低端的多為51、PIC、AVR系列,高端的則是ARM一統天下,總之是 八國聯軍。我想大概是因為日本CPU的相關支持工具和文檔資料大多用日文寫的,一般中國人看不懂。相比之下,歐美的CPU就比較好接受。看起來,CPU 東西,自己的文化弱了,推廣起來也比較困難。不過,在日本,日本CPU絕對是主流,從低端到高端。從我使用的情況看,比歐美系的CPU好用,功能全面集成度高。日本的CPU大概叫關起門來自己爽。 談CPU先要談與CPU直接相關的基礎產業——半導體。日本的半導體產業起步不算早。直到70年代初,日本半導體需要量的7-8成還需要依靠進口。當時中國正處于文化大革命,經濟崩潰,知識分子被關牛棚,工農兵大學生和外行領導內行導致科研機構一片混亂。即使這樣,日本當年還需要從中 國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 這時候,日本的電電公社,現在NTT的前身,相當于中國電信,發揮了很大作用。電電公社堅決采購國產電話交換機,并堅持使用國產的半導體,組 織協調日本的半導體企業協作攻關。反面則是電電公社搞壟斷,高昂的電話初裝費和軟預算赤字財政。1976年,日本政府成立半導體的國家實驗室,國家的力量 進行攻關。國家戰略的結果,使日本半導體生產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國家扶持和計劃,使日本半導體產業與美國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特點是大而全,小而全,自產自銷。在初期,半導體的生產幾乎100%在 本企業或本集團內消費了。即使現在,也有很大比例是在本企業本集團內消費。這與美國半導體企業基本外銷很不相同。比如,日立生產的半導體,很大比例在日立 集團內部消費了,如日立的家電、精機、重機、工廠等等。而Intel的半導體則很少自己用,絕大多數都賣給其它用戶。原因是日本半導體的起點低,性能質量 價格面并沒有優勢,只能自產自銷,大而全小而全,發展半導體是作為國家及本企業集團的戰略,而不是一時的經濟效益。要經濟效益還不如直接買美國的。 日本的這種做法,引起美國的不滿,認為這是計劃經濟違反了市場經濟規律云云。日本人也頗不滿,自己的電電公社雖然搞軟預算赤字財政, 畢竟還是企業。而美國的國防部則完全是軟預算,完全不講經濟效益。就中國是市場經濟的信徒,在日本半導體突飛猛進的時候,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引進 市場機制的葵花寶典,半導體產業就揮刀自宮了。同時自宮的產業還有很多。自宮的結果,使中國這近30年取得了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欲練神功需要揮刀自宮, 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國家戰略和計劃的引領下,日本半導體生產工藝突飛猛進,但需要高超設計技巧的CPU卻沒有很大突破。中國經歷了10年文革的摧殘,1977年 研制成功了專用的彈載16位CPU。美國的CPU在1970年代末期形成了Intel的86系和Motorola的68系CPU。兩強爭霸,都想擴大市場 占有率樹立事實上的標準,但又受限于產能不足。于是找到日本廠家,日本廠家以許可證方式生產與美國兼容的CPU,作為第二供貨方,這是日本CPU的起步。 日立承接的是Motorola的MC680X和MC68000,日立生產的MC68就叫HD68。NEC則承接Intel的86,形成 V20、V30系的 CPU。日本沒有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社會的心思,喜歡自定標準,自搞一套。當80年代初IBM PC風靡全球時,日本自搞了一個PC98。手機也是自成系統。這以中國不同,在中國與國際接軌是政治正確,雄心壯志早被閹了,想自立體系想都不敢想。當 然,PC98最終沒有抵抗住IBM PC,在幾年前還是最終放棄了,但畢竟日本曾經奮斗過,很多事也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奮斗的心不能死。 1984年,作為日本國策的TRON項目開始實施。TRON項目是集計算機OS和CPU設計一體的大型計劃。涵蓋的目標非常廣泛,從實時控制 到桌面系統,從工廠自動化到商業應用,無所不包。目的要建立日本獨立的計算機軟硬件體系。即阻止外國系統對日本的滲透,又想在世界中樹立日本的標準。 1984年也是中國關鍵的一年。是年年底,通過了城市改革的決議,拉開了城市改革的序幕。這一年還是“鬼門關”,無論項目是否成功, 這一年都必須下馬停止。時隔20年后,許多項目才重新開始,或者再也沒有可能開始了。這一年大概可以稱為中國的“自宮年”。中國需要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 善生活。我們的目的是喝水,再也不能干挖井的蠢事了,這些“奇技淫巧”還是算了吧。 作為TRON項目的結果。1987年,日立發布了H8/H16/H32三款CPU,分別是8位/16位/32位。其時日本產品在歐美 市場上咄咄逼人,即便作為86和68系CPU的第二供貨商,也有喧賓奪主侵奪美國原廠商市場份額的勢頭。這些引發了日美貿易摩擦,美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施加 壓力,小胳膊畢竟沒有扭過大腿。TRON計劃被大幅度縮小,只限定在實時嵌入式領域。Intel和Motorola分別向NEC和日立提起訴訟,禁止它們 再生產銷售與86和 68系兼容的芯片。這些訴訟最后都在庭外和解了,作為和解的結果,H16由于酷似Motorola的68被放棄了,H32由于TRON項目縮小也被放棄 了。H8雖然也大量承襲了68的設計,但總算被保留了下來。 日本歷史上有過多次失敗,但雄心壯志從來就沒有熄滅過。雖然有時必須認命,被外力宮去大半,但雄心不死,還有重生的機會。中國則精神上萎靡了,不用別人動手,就自宮了。即便有人勸說中國能行,但始終堅挺不起來。 日立的H8雖然是8位的CISC設計,隨著時代發展,逐步擴展到16位和32位。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RISC型的SuperH系列 SH1/SH2/SH3/SH4。SH1/SH2定位于實時控制領域,SH3/SH4則定位于信息處理。NEC則發展了自己獨自的78和V850系列。 這些CPU都定位于嵌入式領域,避免與美國直接沖突。嵌入式領域市場龐大并被細分,手機、游戲機、汽車、各種家用電器、各種生產裝 置……,這些領域都是日本的強勢領域。這些東西和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我們往往覺察不到它們里面計算機的存在。在嵌入式領域對CPU的性能要求并不很 高,很難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日本CPU的最高主頻目前還沒有超過1GHz,NEC的V850的一款CPU號稱是世界上主頻最低的32位RISC CPU,只有20MHz,但卻有著極低的功耗。嵌入式領域性能不是主要因素,有自己的特色就可以在市場中找到定位點。 嵌入式應用需要豐富的接口,光CPU遠遠不夠。日本的CPU一大特點是集成了豐富的接口,A/D、D/A、PWM、定時器/技數器、各種通信協議、圖象聲 音的編解碼器、Flash、SRAM甚至還集成了大容量的DRAM。包含接口的不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列,根據具體應用的需要選擇具體的CPU型號。往往 一個單片就可以構造一個完整的應用系統。 軟件系統雖然TRON被大幅度縮小,成了uITRON,TRON前面的uI分別代表微型和工業的意思。小有小的好處,正好適應這種資源嚴重受限的嵌入式應 用環境。Windows CE和Linux則龐大笨重,于是uITRON占了日本近一半的市場份額。uITRON只是一個標準,并不是具體實現,具體的軟件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免費 開源的uITRON。當然這些日本CPU也能運行Windows CE和Linux。據說SH3是世界上第一種運行Windows CE的CPU。 軟件和硬件系統的結合,使日本的CPU在日本市場上成為主導,外國CPU占的市場份額很小。這與中國不同,中國則是被八國聯軍占領了。日本的出版教育界也 功不可沒。有名的CQ出版社出版的電子雜志詳細介紹這些本國CPU用法和特點,還免費贈送這些CPU的實驗板。還免費提供這些CPU的軟核,在FPGA中 實現自己的系統,用于研究和教學。學生時代的教育就使用本國的CPU,工作后自然而然就使用本國的CPU。中國的教育原來是Z80,后來是8051,于是 學生畢業后就用這些外國CPU。 國家戰略、科研、教育、產業相結合,使日本CPU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獨樹一幟。中國這四個方面相互脫節,國家戰略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不惜摧毀自己 獨立的科研和產業體系。科研面是單打獨斗,在整個國家當作點綴存在。教育是面向世界,為留學和外企培養人才。產業則基本被賣掉了,外資企業挑大梁。這樣的 環境中,發展自己的CPU產業何等艱難。聰明如陳進的,一開始就認為事不可為,打磨芯片交差,科研經費落袋。方舟則是在中途醒悟,還是搞房地產來錢快。就 剩下愚公龍芯繼續奮斗,但不知道紅旗能打多久。 |
日本電子產業確實厲害 |
好文。以前還真的不很了解 |
對日本的評價基本同意,對基國的評價就不太贊同了。 日本的一貫做法,的確是有點“關起門來自己爽”,這點在技術發展上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起步階段,是必須有這種決絕的自信心才行的;但是在經濟、政治發展上,這種做法就不太合理了,所以,盡管日系CPU也曾輝煌一時,也積累了不少基礎技術,但是在歐美強大的“兼容合并”趨勢下,也終究趨于萎縮了。在這方面,只有SONY做的還算不錯,國際化的 比較早也比較徹底。其次是SHARP。 至于基國,那就不必評論了,根本就不是一碼事,俺不想浪費口水了。 |
有所耳聞,這樣聽起來自己爽也不錯。 |
還是經濟戰略的問題。樓主講的不錯啊 |
有點感觸 |
中國人的精神都被政府某些人強制閹割了 |
樓主強 |
是啊 我們國家政府和富有階級都以用國產為辱,國產又不爭氣 老是搞偽劣產品 |
不妙啊 |
hehe |
樓主說的太好了! |
閉館修煉不是不可行,關鍵是指導思想啊! |
最擔心的是距離越拉越大。 |
中國的教育原來是Z80,后來是8051,于是 學生畢業后就用這些外國CPU。 這句話說到心坎上了,現實中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