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IC產業存在著浮躁情緒的說法,之前有不少人說起過,我也不想回過頭去找他們說過的原話,只想談談自己的認識。 我認為從公司到個人,都對IC產業有一種浮躁的心里。 雖然,IC行業投資大,產出高,又有高科技的名聲,卻不并不是一個見效快的行業,尤其是IC設計,更是急不得的。很多公司領導是一副著急的姿態,總想著迅速搞出個熱銷產品,取得不錯的市場行情。比如,有些出初創企業開始的業績也不錯,但是卻沒有后勁,前一兩款產品賣完了,公司也就差不多要倒掉了。這就是因為投資者、經營者都很浮躁,沒有打算去作技術積累,開始創業時的老本,很快就吃完了。他們認為每種產品的周期都短,不對成熟產品作功能升級,性能優化,這樣就在產品的更新換代中被淘汰了。另外,總想著拓寬產品門類,全面開花,結果卻是只長葉子不開花,更不會結果。 個人也是浮躁的。“我想做新的東西”,這是許多有了一兩年工作經歷的工程師常說的一句話。原來的東西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嗎,沒有繼續研究、繼續優化的空間了嗎?在我看來,只要一個產品還有市場,就永遠有繼續做下去的空間和需求;而成熟產品的市場生命,往往超出許多人最開始的預期。 “在公司再做幾年我就自己去創業了”。我不反對創業,可要有許多人都這么說,那我覺得就不太正常了,盡管大部分人最終沒有自己去當老板,可從一開始的心里預期就不是很正確,主要原因還是浮躁。 “我總不能做一輩子工程師吧”。除過想做老板的,最多的是想做管理者,剩下的還有打算做AE、市場之類技術性不是很強的工作,這些人不會一心一意撲在技術上;還有一部分人很迷茫,不知前途在哪,就更浮躁了。 看到了吧,浮躁的公司和浮躁的個人,這樣一個集合,怎么可能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強? 國外有這樣一個技術人員的群體,每個個體的知識、經驗面可能不算寬,可在自己的那一點領域,作得非常的精細、優秀,他們構成了整個領域堅實的技術基礎。 國外有做百年老店的傳統,公司創立者、經營者有著長期的打算,不急不躁,慢慢做大,每個產品,不斷優化發展,長期占據市場;也有公司自創立之初就等著被收購,可他們明白,能賣個好價錢,關鍵在于有好的技術積累。 公司不浮躁,就容易創造好的環境,有利于工程師的穩定;工程師不浮躁,就能持續做出優秀的產品。如此一來,整個行業就能健康的發展。 最近在股市里常聽到的一句話:夯實基礎。我們的IC業,不正是需要夯實基礎嗎?鄧小平同志說,發展是硬道理,夯實基礎也是一種發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IC業,拒絕浮躁。 及時的自我總結 剛從學校出來到公司做電路設計,一開始有新鮮感,每做一個電路都覺得長進很大。時間長了,一個電路接一個電路,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慢慢地覺得似乎沒什么長進了;或者覺得以前學會的東西又有不少忘記了。時間長了就有困惑。 根據我自己的感受,每做完一個項目/電路設計,需要好好小結一下最近的工作成績。根據個人的體會,可以參照下面的幾點去總結。 另外,項目的完成,是公司的獲得,股東的收益,而自我的獲得和提高,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果對以下所列,你的回答都是否的話,那很遺憾,你自己的收獲為零,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1 對于相同的電路/架構,是否有更深入的理解? Note:比如一個簡單的bias電路,一個op電路,每次重復,可能都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2 相同架構的電路,是否更快的完成了調試 (還記得上次調試這個電路花了多長時間嗎),從中吸取了什么樣的經驗和教訓? Note:不是說相同的電路就沒有進步,進步與否在于是否用心 3 自我感覺你的效率有提高嗎? Note:對自己的行為有正確的評價,也是一個能力 4 對于不同的電路,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Note:電路不同,不一定學到新的知識 5 這次電路設計過程,有過創新的想法嗎?即使這個想法沒有最終實施。 Note:創新不是很難的事,有大有小,創新更是一種思維方法和方式,它比結果更重要 6 這次電路設計過程,有哪些失敗的地方,吸取到了什么樣的教訓? Note:失敗、教訓同樣是很重要的,有的地方走了彎路,要記住教訓,更要舉一反三,不要再犯同樣或類似的錯誤 7 EDA tool的使用,學到了哪些新的功能,對工具,有了哪些更深入的理解? Note:工具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改善我們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樣的工具,不同的人使用,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工具,基于不同的原理,對工具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最合適的工具; 8 office等工具的使用,又會使用哪些新的功能;你的文檔表達更清晰、可讀性更好了嗎? Note:文檔的使用,即可以很好地整理我們自己的思維,又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們協作/溝通的效果 9 本次電路設計和文檔的完成,其他人的評價如何,如果沒有直接的評價,你感覺別人怎么看你的工作? Note:傾聽一下別人的意見;說忠言逆耳嚴重了,但如果沒有反饋或只有贊揚聲,恐怕不是件好事情 10 如果時光可以倒轉,這個項目讓你重新做一遍,你會怎樣作? Note:假想一下,應該能想到更好的方法 在整日趕項目的間隙,停下我們匆匆的腳步,回首一下剛剛走過的路,想一想,再往前走,前面的路會走得更好。 相關的一些格言。 我不會嘗試跳過7尺的柵欄,我只會尋找一些可以跨過的1尺欄桿 -- 巴菲特 巴菲特就是這樣不斷尋求1尺的欄桿,取得了長期的穩定的收益,實際的收益一點都不小。 溫故而知新 --孔子 我們的古人已經告訴我們,反思是多么重要。 切莫學狗熊掰玉米,拿一個丟一個 --民間諺語 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過于自信,反思是加深記憶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如果能用筆記下來,那會更好。 |